在手术后3~5天,病人仍觉伤口痛,需要考虑到两种情况。一是因切口处的缝线干燥变硬所引起,这种痛的程度较轻,不活动时也不会产生疼痛。这时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把刀口上原来的纱布揭去,换上柔软的新纱布就会好些。
另一种是伤口发炎。如果疼痛比较重,而且呈跳动样痛,同时还有体温升高,化验白细胞计数增多,就应怀疑伤口发炎。这时应查看伤口,注意有无红、肿、热的情况,伤口有无深部压痛。伤口一旦发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及时拆除几针缝线,以引流脓液。
(5)尿潴留
手术后病人常常会解不出小便,引起尿潴留。麻醉反应、切口疼痛和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是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处理时,应先安定病人的情绪,因为焦急紧张更会加重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痉挛,使排尿困难。下腹部作热敷,用止痛药解除切口疼痛,或注射氨甲酰胆碱,常能促使病人自行排尿,也可协助病人坐于床沿或立起排尿。如果用上述各种措施仍无效果,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进行导尿。
(6)饮食
腹部手术后肠的蠕动常会减弱,甚至停止。所以经常要插胃管,用胃肠减压器来抽吸胃液,以减轻腹胀。只作胆囊切除的病人,因手术对肠的扰乱较小,可在手术结束时或数小时后将胃管拔除。
而在较复杂的手术,尤其是在做胆管和肠的吻合手术后,胃管一直要放到肠蠕动恢复(一般是在肛门排气后)时才拔除。在胃肠功能恢复前,不能进饮食,需用输液来维持营养。
肛门排气后,开始可饮清淡流质,如米汤、藕粉、果汁、鸡汤、麦乳精、蛋汤等。1~2日后再改半流质饮食,如鸡粥、肉糜粥、馄饨、烂糊面等。1周后可吃普通饮食。
术后两周内宜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流质饮食,手术后病人要少吃多餐,饮食要营养丰富,少油腻,口味适当,容易消化。要鼓励病人进食,只有营养补充进去,才能使病情恢复得更快更好。
恢复正常饮食,宜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造成胆管结石。
(7)鼓励咳嗽
手术后因为伤口疼痛,病人往往不敢咳嗽,因此痰不易咯出,积聚起来就会引起肺不张和肺炎等并发症。应经常帮助病人翻身、起坐,并鼓励咳嗽排痰。
在病人咳嗽时,可以用手压住伤口两侧的腹壁,能够减少咳嗽对伤口的振动,减轻咳嗽引起的疼痛,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8)活动和起床
手术后病人应该早期活动,争取在短时期内起床随意活动。早期活动有许多好处,能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减少因下肢静脉淤血而发生血栓形成,还有利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早期起床活动,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活动量。在手术后,一般可在床上开始一定的活动,如作深呼吸,足趾和踝部的伸屈活动,下肢肌肉的松弛和收缩交替运动,间歇翻身活动等。手术后第2~3日开始,就可试行离床活动。
先坐在床沿上,再在床旁站立,然后再稍走动或在椅上略坐片刻。
总结:在现代社会中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并不容易,要要想远离疾病,除了离不开医生的精心治疗外,还需要患者的自我调养与预防工作,面对胆囊炎,我们要积极面对,合理饮食,防微杜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远离胆囊炎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