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药发展概况

  从封建社会开始,中医一直是治疗疾病的支柱疗法,但是自从进入近代之后,这种情况被完全打破,西医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得到快速的增长。在当时的香港也是这样的情况,那么香港医药发展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通过下文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五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的消长

  自从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以后,西医有了一种新武器,中医在内科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已大不如前。西医出身的张公让先生,1960年5月间曾在《中国新医药》第五十一期发表《二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之消长》一文,文章指出:“据老一辈的医界一般意见,二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是中消西长。二十年前每一条街道,都有很多中药店,西药房则寥寥无几。但是二十年后则中药店日渐减少,西药房则日渐增多;中医生的生意也是如此,中医生的生意日渐减少,西医生的生意则日渐增多,尤其是西医廉价诊所设立以后。”

  香港中医多用学徒式传授新人,战前潘陆仙、陈伯坛、陈庆保等人都曾设帐授徒,但设备简陋,教材贫乏,无法与今天中国内地、台湾的中医学院相比。中医团体公开设中医药讲座,先由香港中华国医学会(香港中医师公会前身)卢觉愚等人提倡。香港的中医学院多在夜间上课,战后成立的中医学院有多间,包括王道、汉兴、现代、复旦、香港及各中医师公会附设的学院等等。现在硕果仅存的除中医公会会立学院之外,仅得中国国医学院、菁华中医学院两家,历史也悠久。九十年代初期,第一家全日制的私立香港中医专业学院(佛教法住学院附属机构)正式诞生,另一所由香港中医学会附设的中医学院同时成立,学院还设有专修课程。

  战后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中药研究中心。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多次举办过中医药课程,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近年亦设办中医药证书课程,有些中医药团体经常举办中药展览,市政局图书馆长期与中医团体合办中医讲座,新近成立的香港科学馆也有中草药、针灸部份材料展出,对扩大中药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

  五十年代初期,内地中医学者大批涌到香港定居,南北人材荟萃,这是香港中医人材鼎盛时期。1953年间,香港中医界首次与国际东方医学者展开交往,当时西德针灸学会副会长许米特博士(HeribertSchmidt)东渡日本,投身汉医大家大敬节门下,以一年时间学习中医《伤寒论》。是年3月途经香港返国时,香港中医药团体联同在湾仔英京酒家作出盛大欢迎,中医药界人士逾千人赴会,情况非常热闹。香港报章更以相当大的篇幅连篇累牍报导许米特博士此次访港的新闻。《星岛日报》有一篇特稿,题目是《是抬头的时候了》道出了中医界几十年来蕴藏在心上久而欲吐的郁闷。

  1955年4月2日至3日,日本东洋医学会在日本京都大学召开第六届学术大会,香港有些中医团体首次接获此类国际学术大会请柬(注:大会用个人名义发出的请柬,香港中医界共有张公让、陈存仁、谢永光、罗世民四人接到此项邀请)。从五十年代开始,香港已逐渐成为国际重要商埠,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五十年代中期,香港针灸界邀请日本针灸名家中谷义雄博士一行十人来港讲学,为港日两地学术交流奠下基础。1973年9月27日至29日,第三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韩国汉城举行,香港首次派出一行廿多人由谢永光教授率领的代表团参加,此后香港的中医界不断组团至国际展开交流活动,但以这一次为嚆矢。

  七十年代由于世界掀起“针灸热”,加上此地一位脑科西医创造针刺戒毒成功,引起世人瞩目,为中医针灸界带来一片空前未有的兴旺。短期培训针灸班的设立,有如雨后春笋,不少外国人专程来香港取经。

  虽然针灸的疗效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认,根据新报导,针灸已传播一百三十个国家,但香港的中医针灸专家还未获得应有的地位。1985年7月16日至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香港召开“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中国针灸学会派出庞大的代表团由鲁之俊会长率领来港主持会议。作为东道主的香港,有关当局推派出席的代表只是西医,并非对针灸学独有专长的中医。

  七十年代末期,内地开始推行开放政策,八十年代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医界的学术交流增多。1984年8月香港中医界首次参加全国第二届针灸针麻学术研讨会。1985年谢永光应邀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三十周年院庆,同时应该院图书情报中心三届学术年会之邀在会上作专题报告,这是香港中医首次上北京作学术交流。1986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中医证的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少数外国学者被邀请参加,香港方面有谢永光、刘祚田两人被邀请出席。1987年12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期间,谢永光应中华医学会、苏州医学院邀请作专题报告。1990年11月全国第一间针灸陈列馆在长沙市湖南中医学院成立,谢氏被聘为针灸陈列馆顾问兼湖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二、中医药概况

  香港中医,除部份来自国内移居外,主要经由本地培训。

  战后先开办的中医学校,是谭宝钧主办的“香港中国国医学院”,该院创立于1947年秋,办至今已有48年。另一家由范兆津主办的“香港菁华中医学院”,创立于1953年,校址原设轩尼诗道539号2楼,1961年夏迁到湾仔马师道国民大厦4楼3号上课。1985年秋更在铜锣湾英皇道2号鸿安大反3楼B座自置校舍,该院也有43年历史。上述两家中医学院都是历史悠久,但均未获港英政府的承认和资助,几十年来一直走着崎岖的道路,进展艰难,但却为培育中医新一代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十年代初期在香港开办的中医学院,还有王道中医学院(院长陈济民)、现代中医药学院(院长陈居霖)、复旦中医学院(院长谢礼卿)、汉兴中医学院(院长方德华)、中国新医药研究院(院长张公让)、香港中医学院(院长梁翰芝)、侨港中医学院(院长徐汉屏)、岭南国医学院(院长马丽江)、东方中医学院(院长罗世民)、岭南伤科研究院(院长梁永亨)、健民国医学院(院长潘茂容)等等。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中医学校都以教授中医学课程为主,小部分专门讲授针灸学、生草药学、推拿、跌打骨伤科等;此外还不少数学校开办中医进修班,供已有中医学基础训练的人士进修(包括曾在中医学校本科班毕业及现业中医)。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毕培议博士八十年代的调查报告指出,近四十多年来先后在港开办或挂名的中医学校和研究院大约有50家,而专以针灸为主的学校则至少也有16家。

  香港的中药研究,主要在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进行。香港中文中大学中药研究中心成立于1975年,初时定名为中药研究组,到1979年提升为中心。在组织上隶属于理工研究所,参加工作人员包括理学院、医学院以及其他专门人材。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及研究员25人,由研究员组成协作委员会,推动科际合作研究计划。1984年中药研究实验大楼正式启用,内设有化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及实验动物观察室等,都是由专责人员管理。

  中药研究中心基本经费来自中文大学,但研究材料和设备方面经费,大部来自国际机构和社会人士的捐助。国际机构的捐助,有以该中心的研究工作为对象,亦有特别支持某一项计划的。例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即曾资助“女性避孕药研究”、“男性避孕药研究”。此外国际科学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及IBM公司等国际机构,亦有捐款支持该中心的特定研究项目。

  除国际机构外,香港各界人士历年来的捐助,数额亦很大。从1978年至1982年间收到的“研究基金”捐款,总数达530万元。截至1983年止,还有直接捐募的研究捐款,亦达480万元。这是初期捐款概况,其后续有增长。

  避孕药研究由1976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即进行避孕药研究,作为国际协作项目之一,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研究目的在于由中国传统草药中提炼不含类固醇的抗着床药物,以及男性用的避孕药。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在进行葫芦科研究过程中,又发现4种新引产蛋白质。此类蛋白质经深入研究,更进一步发现有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的效用,而且又证明能有效及选择性地杀伤爱滋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目前天花粉蛋白已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工作。

  毒性中药研究香港自开埠至今,中药一直广为市民采用,但港英政府百多年来对中医药一直推行歧视政策,未有任何监管,亦从未加以扶植,以致中草药及中成药的品质管理不堪理想。及至1989年以后,屡有误服中药中毒及死亡事件发生,港英政府才作全面检讨。行政局于1994年11月接纳《中医药工作小组报告书》的建议,认为港府应及早建立制度,推广及监管中医药业。因应此发展,中药研究中心遂提出设立“中药及健康食品成分化学质量控制实验室”,寻求解决中药质量管理方面长久以来存在的难题。此计划不但可以协助中药业发展,保障市民健康,也可帮助政府建立监管制度。中药研究中心对毒性中药进行深入研究,其包括品种鉴定、炮制技术的品质控制、毒性成分测定和毒理研究。并与南京药科大学合作编写《香港常用有毒中药图鉴》。近又获裘槎基金会赞助,开展研究成立“中国食品及中药毒性和副作用电脑数据库”。这些工作对保障市民服用中药的安全,将有帮助。

  除了基础研究、专题研究之外,还有中医文献研究、医疗社会学方面的研究等等计划正在进行中。应该特别记述的是1985~1992年所进行的《心血管药物与镇静剂》研究计划。这项计划的经费由香港赛马会捐助,内容包括镇静剂研究、心血管药物研究两大部分。研究计划在1985年提出,1992年3月完成。

  中药研究中心的新计划是,连结国内中医药电脑资料库,以及统一两岸三地中医药电脑库的主题词及关键词。该中心的正副主任毕培曦、简永基于1995年4月出席北京一个中药会议时,已争取得大陆及台湾代表对统一中医药主题词建议的支持。此项计划意义重大,除裨益中、港、台三地中医药发展外,更会影响日、韩、欧、美等地的中医药研究。

  该中心又鼓励整体合作,有目标地开发新药、包括中成药及健康食品,参与这方面研究的同人更多。另外中心在1995年年中开办了“针灸”和“毒性中药”等短期课程,专为校内及其他大专院校的学生而设。

  结语:香港医学发展的情况和大陆相似,在近代的时候都出现了中消西长的情况,看完这篇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这段医学史都有已经非常了解了,而香港中医学的发展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中医学进步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