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药学、方剂学的新成就
当前位置: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养生百科 > 中国医学通史
近代不但西医在中国迅速传播,同时中药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那么具体有哪些新的成就呢?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近百年来,在西医学大量传入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医学受到冲击和歧视。由于中药治病疗效显著,它的存亡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得到较大的发展。
一、古本草著作的整理研究
1、《神农本草经》的辑佚
顾观光于道光24年(1844年)完成《神农本草经》重辑本四卷。
2、《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和阐发
近代对《本草经》的汇纂、注释和阐发有较大进展,其中以仲昂庭、沉其煜、蔡陆仙等人的著作较为突出。
蔡陆仙,于l937年编成《中国医学汇海》。书中分为经、史、论说、药物、方剂、针灸七部,其中经部首列《神农本草经》及各家论注。
二、药性、药效研究的进展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学家从临证实践中深切体会,必须熟知药性、药效,针对患者病情选择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到近代,随着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医药学家不仅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对药物功效作较深入的探访,同时也试图采用国内外学者某些研究方法,以确认药物功效,取得了一些进展。
1、传统的药效理论研究
近代医家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十分重视以药物功效分类研究中药,其中比较突出的首推屠道和《本草汇纂》。
周岩的《本草思辨录》更具有特色和深入。周岩于1904年初夏编写成《本草思辨录》四卷。
2、药效研究的新进展
这一时期,在“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医家不满足于传统的药效理论研究,他们试图采用西医药理解释药物功效,或是采用化学分析、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等方法确认药效。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开创了药效研究的新途径,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留日学者丁福保是其中较突出的代表。
丁福保于1933年编写成《中药浅说》。书中按药物功效,以西医药理论分为强壮健胃消化药、解热药、利尿药、镇痛镇静镇痉药、镇咳祛痰药、收敛药(或有止泻止血之效)、兴奋药、泻下药、变质解凝药、驱虫药10类。
继《中药浅说》之后,又有赵体乾编述的《中药新说译解》(约1936年)。
与此同时,福建仙游医家温敬修编写的《实验药物学,经秦伯未校订,1935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全书分正编、续编,收载药物587种(其中植物部466种、矿物部52种、动物部69种),分为强壮药、强(健)胃消化药、泻下药、利尿药、收敛药、冲动药、祛痰药、解热药……等23类,对药物科属、异名、形态、成分、效用、处方、禁忌、用量等均有记述,尤其着重于对药物功效的阐述。
总之,近代研究药物功效的方法有较大进展,用化学分析、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是其中一种手段,从总体上看它对于投进药效研究的深入发展有一定作用。
三、中药鉴别与炮炙
药物鉴别
《增订伪药条辨》是曹炳章在郑肖岩《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一部集大成的鉴药专著。郑肖岩于1901年著成《伪药条辨》一卷,收载药物110种。曹炳章(1877~1956年),字赤电,浙江鄞县人,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1913年在绍兴发起创设“和济药局”,倡导药品改良。先后出任神州医药总会绍兴分会评议,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热心发展中医事业,主编《中国医学大成》,著述亦多。于1927年夏编写成《增订伪药条辨》,《增订伪药条辨》分为四卷,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书中共载药110种,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
《增订伪药条辨》于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
其后,有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辨》(1931年);汪雪轩《鉴选国药常识》(1936年)。
总之,近代中医药工作者的鉴药经验更加丰富,有关药物真伪品种、形态与功能的对比更为细致和全面,并在小范围内引用了彩绘、摄影及理化鉴定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宏观写生的不足。但从整体看,近代鉴药工作仍处于传统经验观察阶段,使药物鉴别学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
近代制药学的发展
近代刺药学,包括中药制剂与生药炮制两大内容。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相较而论,中药制药学是近代中医药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出现了一批从事制药的专门人才和有见地的制药专著。
近代中药制药学的发展有几个明显特点:①倡导改革,吸收新说。②重视传统理论对炮制与制药学的指导作用。③强调制药标准,即符合药学药性原理,制作得当,生熟有度。粗略统计,这一时期制药方面论著约十余种,其中学术成就较突出的有杨叔澄《中国制药学》和周复生《药业指南》四、药用植物、图鉴及其它
随着近代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不少学者、药学家注重对药用植物、常用药物作实地考察汇集,并对药物科属、形态、成分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拓宽了药物学的研究领域,其中成就较突出者有吴其浚、赵燏黄、杨华亭等。吴其浚(1789~1847)博学多才,“官迹半天下”。平生酷爱研究各种植物,公余闲暇常精心收录经、史、子、集、方志中有关水陆草木的记述,汇编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栽植物838种。
由于近代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经验不断丰富,治疗方法渐趋多样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的方剂学也随之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方剂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大型方书的继续整理和编纂单方、验方、秘方的汇编整理工作更为突出。不少医家在努力探索中医学发展的同时,吸收了一些近代西医药学的知识,编写出一些汇集中西医的验方著作,从方剂学方面为中西医的汇通做了初步尝试。
这一时期方剂学研究的特点是由博返约,向理论研究深化。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下:
费伯雄《医方论》
费伯雄著于1865年,费氏针对《医方集解》所载方药详加评论,从中反映出费氏在方剂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见解和成就。作者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滥用方药。他的评述对后世深入学习方剂理论,正确掌握制方之法及临床用途,具有较高价值。
蒋方芳《时方论》
该方不仅是一部简明实用的教本,也是当时较好的方论著作《时方论》以阐述主理的主要内容,所列87方(例案),方论紧密结合,论述简明透彻。
近百年来,不少医家长期致力于整理编纂古今方书,取得较突出的成就,较早的有文晟辑《医方十种汇编》。
在此之后,出现了多种大部头的总结性方书,如曹绳彦《古今名医万方类编》、吴克潜《古今医方集成》、察随仙《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等等,并有一些沟通中西医的著作。
这一时期,单方、秘方、验方的收集取得较突出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先后编纂刊印的各种方书约达300种,其中有一些流传较广和有特色的著作。
鲍相璈《验方新编》
于1846年仲春汇编成。全书约92门(部),各病症下附有单方、验方,共收3240余万。以价廉,易得,有效为原则,力求方药稳妥。
王士雄《四科简效方》
王士雄一向重视收集单方、验方,18454年辑《四科简效方》便于穷乡僻壤,无医少药之地查用;此外尚有龚自家等《医方易简新编》;黄伯垂《经验良方大全》;杨馥焦、潘之伟《经验秘方》李克蕙《验方辑要》等。
此期还有不少汇通方书,如丁福保《中西医方会通》,陈继武《中西验方新编》以及唐川《六经方证中西通解》等。
结语:看完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近代中药学和方剂学的所取得的新成就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当时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又增添了活力。
养生加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