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提高太极拳水平的几个条件,以便更好的通过太极拳教程进行学习。
练太极拳要进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明师
学习太极拳,一定要有明师进行指导,才能够为自己的练习打下好的基础,同时一个好的老师也能帮助你避免很多的错误。除了明师之外, 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观看太极拳名家的演练,从中汲取经验。
(2)不懈地练习,且动作要正确
如何发现自己的错误呢?可以经常对镜作单式练习,根据动作要领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比如身型问题,看是否做到了中正,其方法就是看镜子,肩和胯两点连线是否与地面垂直。再观察一下臀部是否向内收敛,是否向前挺出,肩膀是否耸起等等。反复观察,反复改正,反复练习。
(3)锻炼要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
太极拳走架要领多,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好,必须对自己练习的套路中每个动作的质量加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分别对待。在走架过程中,凡知道功架不足的就着意于功架规格,做饱满些;知道是要领失误的,就注意该动作的要领。比如 “白鹤亮翅”式,如身型有轻微撅臀,做这一动作时就特别要注意敛臀。如果是缩胸太过的,就要微微前挺一些,做到自然松含。如果是精神方面失误的,如“倒卷肱”式,退步推掌时头先往后望,因没有了推的意识而失势。凡做到这一动作时就要特别提醒自己,眼要看着向前推掌的手,至推完为止,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向后划弧时才稍转换视线。
纠正错误是可以分阶段进行的,练习者可以一点点的纠正自己动作的错误,并使动作能够正确的定型,然后再纠正其他的问题。另外,在走架的过程中,就要保持缓慢的速度,检查动作的错误,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符合太极拳的要求。
(4)加强基本功
练太极拳比较吃力,特别是下肢的腿力和腰劲。站桩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水平。站桩可以增强下肢力量,同时又可以气沉丹田,增强内气,轻灵沉稳俱在其中。站桩的桩步有开立步三圆式桩、虚步桩、三体式桩、马步桩、半马步桩、弓步桩、独立抱膝等等。摆腿、踢腿、压腿等也是基本功之一。除了鼎功和铁牛耕地、鲤鱼打挺,旋子等,大部分武术基本功都可参考选择。
(5)要逐步加大运动量
结合以上的五点,我们就能够逐步的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太极拳中有很多的要领,需要一一进行学习,那么下面我们就对太极拳中的松进行简单的了解。松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掌握之后能够帮助提高太极拳水平。
什么是“松”
如何用文字来描述它,用语言来表达它,从肢体上体现它?有人认为“松”就是不用拙力,自己在做动作时多一分不可,少一分不行,只要用出使自己的肢体能动的力即可。这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因为练习者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什么是“松”,不好把握这个“度”。还有人编排了很多练习“放松”的动作,做起来似乎很灵活,很放松,但是在演示套路时又紧张7,表现不出来。因为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要放松的,尤其是在推手过程中,那些练习放松的方法更派不上用场,因为对手就是不让你放松,让你僵化对方才有机可乘。还有人提出要“大松大软”,浑身像面条一样,不用一点力。如果要追求这样的“松”,那么喝醉酒的人岂不是更“松”?可这样的“松”有意义吗?
什么是真正的“松”
实际上,“松”是一种状态,它的外在表现为肢体动作的自然、自如、自由,精神面貌的安祥。自然的就不是刻意的.自如的就是不受约束的.自由的就不是被迫的。它的内在要求是心理状态的平和.肌肉的放松.经络的通畅。“松”不是“有意”练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若干次的重复当中“养成”的一种状态。例如,我们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很灵活,很自然。外国人就不行。因为我们中国人从五、六岁时就学习用筷子吃饭,现在几十岁了,每天三顿饭,用几十次,从小时候的不自然到现在的随心所欲。我们可以一边聊天,一边从菜盘中把一粒花椒夹出来,可以随意地夹起一粒花生米,一块豆腐。我们不必去考虑在夹花椒、花生米或豆腐的时候,分别用多大力,从什么角度入手。而实际上夹不同的东西用的力肯定不同,用夹花椒的力去夹~块豆腐肯定不行。但是,这~切就是那么自然、自如、自由,完全是在“松”的状态下完成的。原因就是我们几十年来累计用了几十万次筷子,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个动作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那么,如果练太极拳也是这样呢?你把一个套路每天练几遍,练上几年、几十年也就自然了,放松了。关键在于长期的坚持,若干的重复。当然,前提是正确的方法。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别的拳种大都节奏紧张、动作强悍、气势威猛。而太极拳则柔和缓慢、舒展大方,尤其强调要放松。太极拳要从“松”中去体会身体内在的变化。从理论上讲, 松”和“紧”是相对的,是太极中的“阳”和“阴”。表现在外面的“松”,都是为了给内劲流通顺畅的“紧”作铺垫。所以, “松”是表面的,是内在的,是“真”的,是目的。“松”的目的是为了“紧”,是在积蓄、调动身体内部的能量。练习者要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去打通能量流动的渠道“经络”,能够在需要“紧”的瞬间把能量释放出去。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前辈高手可以把对手“发”出丈外,“发”即是“紧”的表现形式。而从来没有哪个人会把对手“松”出丈外。
如何才能放松
前藏我们讲了 松”是在长期的、若干次重复后形成的~种状态。然而,更重要的前提是练习过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这里的“正确性”是指选择的“正确性”,选择的内容包括:老师、拳种、套路。“准确性”是播巽体动作的“准确性”,包括每个动作左右转动的角度,前后进退的跨度,身体摆动的幅度等~定要准确。只有准确的外形动作,才能练出正确的内在感觉,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里”。行拳时心理要平和,精神要安祥,动作要自然、自如、自由。逐一去感受关节的放松,肌肉的放松。感觉自己的身体像一只充满了气的气球,装满了水的胶囊。在严格、规矩的要求下能“放松”,才是真正的“松”否则是经不起考验的,“假松”。另外,可以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松紧带”去体会“松”和“紧”的辩证关系,当我们把~条一尺长的“松紧带”拉长到一尺半时,从外形上看“松紧带”是长了.“松”了,但我们两手之间的内在感觉则是“紧”了。当我们把“松紧带”收缩时,“松紧带”越短,外形上“紧”了,而内在的感觉越松。如果我们两手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尺, “松紧带”就泄了。这就是我们练拳时要找的感觉,做到“松而不泄,紧而不僵”,“张驰有度.松紧自如”。当然在具体练习中要有“明师”的正确指导和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