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极拳学习,不能贪多,而是应该精深的进行学习与研究。很多人往往学了很多太极拳套路,却并没有提升太极拳水平,原因就在于此。求精就要求简,下面就让我们结合太极拳教程具体的来了解一下吧。
习武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循序渐进,方可一步一步由简而精。
1.求简是求精的基础
求简是求精的基础。简而化之,是练拳的简约之道。简才能使意念清净专一,简才能精神精力集中,简才能身心彻底放松,简对练功、修心养性有百益而无一害。大脑的平衡调节,潜能的开发都需要通过千万次简约的复制和刷新,才能增强记忆,举一反三,熟而生巧,习惯成自然。多而杂,杂而繁,会引起大脑思维混乱,增添烦躁烦恼,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静练、静修、静养;以动制静、以静制动、动静相济,忌的就是烦躁。
要深要精,就得从简开始。作为资深的武术家,他们都是在不断简练中,精练一两项后,再博采众长,达到一通百通、炉火纯青。对大部分武术爱好者来说,首先要求简不求多。学得多虽然无可非议,但多了难以规范、难以精到。不规范不精到又有何用呢?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太极拳,归根结底,都只有十三势八法五步的内容,因而在学习的时候,求简能够大大降低我们学习的难度。另外,太极拳的很多拳理,归纳到一起的话,也是很简单的内容,因而简是太极拳学习的基础。
2.求简是求精的必然
“太极十年不出门”,说明太极拳功夫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化十年时间去学会所有的太极拳就能达到的,而是要通过正确规范的方法和途径,经过反复的修行修炼,达到可以“出门”的程度。其中简练精练就是“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诀窍之一。究其大成者,不是学得多,而是学得简,然后是学得深,学得精。李经梧向杨禹廷老爷子学拳,一个起势竟练了将近9年之久;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悟的是母拳之简;杨式太极拳的创新,更在于删繁就简;二十四式引领出太极拳的一片繁荣……等等,无不印证着求简是求精的必然。什么是绝招?拳家说:“把你喜欢的一招,经千万次的锤炼,就是绝招。”可见简练的重要。由此而想到日本人把八式太极拳改为五式,这奥秘亦在至简。
二十四式太极拳被称为简化太极拳,可想而知,其创意也在于至简。只要用心去练,练上五年十年,就会慢慢地品味出其中的内涵和奥妙。练一天,有一天的体会,练一年有一年的感悟。经过五年、十年甚至终身的反复锤炼,才能练出松柔、松化、松无、虚灵、虚无的一片天地,才能悟出博大精深的奥秘。
事实上,如果练习者能够把二十四太极拳的所有动作、所有要领都学好、练熟,能够充分展现太极拳的拳理的话,那么对于其它太极拳套路的学习就会简单很多。这就是一通百通的道理,一法成则万法成。
简练能促进精练,使习练者有更多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强化基本功的训练。比如调身、调心、调息的研习:步法、眼法、身法等基本功的训练;阴阳虚实、松柔松空,沉肩松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等细练精练,其理归一,都是简而化之所得。反之,忽视简单的基础训练,只能是无数套路的机械堆积,无精可说,无功可言。
3.求简是博学之道
简不是单一的简,而是博学博知的简,是与太极之道完美结合的简。博学博知,与一味追求套路练得越多越好应当别论。太极拳是文化拳、哲学拳,太极拳文武同源,其技击和养身是一体的,是文太极和武太极的合一。文,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易经的哲理,老子的生命学说,三教的修心养性,中医道的阴阳辩证施治和脏腑经络学说等,都是至简的重要内容和法宝。
博学博知,是大道至简至精又一层面上的简。简的是文武同修,精的是拳道合一。历史上许多武术大师,据说只练一两个套路,而套路习练的终目的,亦是不使功夫衰退的一种保养手段。文武同修,才是功夫至深至精的真正追求。练太极拳追求的是大简,是一个整体性的大道至简。这大简不光是一招一式的简,更是与太极之道合二为一的简。
简是要练习者能够从太极拳理论本质的地方去理解太极拳,去追寻太极拳中的自然之道,去把握阴阳的理论,同时进一步的体会到太极拳各项要领的内容。对于太极拳的学习,要以领会到的至简之道去指导,才能将拳理完全的渗入。
真正理解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之道;真正理解大到无边,小到无内的宇宙自然之道;真正理解宇宙大人身,人身小宇宙的天人合一之道;真正懂得太极拳修炼的简约精深之道,就会事半功倍。其实这些简单之理,却包容着文武同源的大道理。有许多“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博大学问,都包含在大道至简之中。
“大道至简至易,至深至奥”,求简求精不求多,理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