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是太极拳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理解下太极拳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的结合太极拳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修炼太极拳的一个阶段。我们练习太极拳,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动静一如”“动就是静,静就是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明拳理,懂用法。也就是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懂得太极拳每一个招式的用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太极拳中的动静指的是什么呢?太极拳中的理论大多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想要理解动静就必须与传统文化的思想结合到一起。不过还是需要练习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加以理解。
练习太极拳如何做到动静相间,也就是如何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首先要根据古典太极拳理论进行练习
练习太极拳要从心静、体松入手。武禹裏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这是武禹襄对太极拳动静的认识。练太极拳必须用意识引导动作。要做到用意识引导动作,必须从心静、体松入手。李亦畲对这一点的论述就更为具体,他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皆无定向,故要心静。”这里首先强调了心静。什么叫心静呢?就是不要妄动。也就是练习太极拳时,要定下心来,不要胡思乱想。能做到静,然后就能做到定:做到了定,精神就能集中,目的就能明确,就能精神专注地练拳,一招一式都能和拳势的技击用法相关联。做到了定,然后就能安。安,就是体态自然,从容不迫。安而后能够虑——就是能够思考——练拳以后,能够思考练拳所得,悟出太极阴阳。除了心静以外,还要放松。松和静是相关联的,身体放松了,心才能安静;心情紧张,自然身体也会紧张。练习太极拳,要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后达到刚柔相济。这样,从心静体松入手,就能逐渐达到太极拳“动静相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
其次,要用意识指导动作
意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部分,是指导整个身体运动的主宰。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很难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做到以意为主宰,因而也就需要我们认真的进行学习,来掌握这个要点,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第三,要做到“意气须换得灵”,要有圆活之趣
练拳的时候,我们的呼吸之气、内气、还有气势,都要随着拳势的变化,灵活自然地运行。太极拳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练习时,要沉稳,不能浮躁、轻飘,要沉稳不浮,静如山岳;同时,内气、气势还要周流不息,动若江河,灵活自然。要做到“意气须换得灵,有圆活之趣”,必须从松静入手,这样拳势动作才能够沉着不浮,静如山岳;另外,拳势在不停地变化,又像水一样灵活变化,周流不息。这样,就能达到“动静相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境地。
具体来说,我们在练拳时,要从心静体松入手,始终贯彻“用意不用力”和“意在动先”的原则,用意念指导动作,才能做到拳势动作的沉着松静和灵敏善变兼而有之。比如,在走架(包括推手)时,要做到“六合对称,阴阳互托”。六合,是指上下、左右、前后来说的。太极拳要求“立如枰准,活似车轮”,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做到这个身法要求,我的体会就是要做到“上下、左右、前后”的六合对称。不仅要在外形动作上做到“六合对称”,没有凸凹缺陷的地方,意念上也要圆活饱满。另外,还要“阴阳互托”。阴阳,在这里是指刚柔、虚实、前进后退、左旋右转等等。这些方面都要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做到了“六合对称”和“阴阳互托”,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具体来说,练拳时,无论拳势动作如何变化,你的两肩和两胯要始终保持对称平衡,特别是像“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动作,容易形成一个肩膀低,一个肩膀高的动作形态,要特别注意。
再有,脚下一定要分清虚实
并且要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左右相系”,“互为主从”。脚下分清虚实,首先步法要合度,要根据自己的身高确定好适合自己的步型幅度。步法合度了,练拳时自然能做到周身上下动作协调。其次,两脚虚实变化时,要“移步重心定,落步重心移”,也就是重心稳定后再迈步,脚步落稳后再移动重心。也就是身体的重心的移动变化,要和脚步的移动配合协调。
另外,手一定要分清前后、主次
有人会问,太极拳的练习中两个手明明是一起进行运动的,有为什么需要分清前后与主次呢?这是由于太极拳的技击特性而决定的。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一定要通过意念,认清两手之中究竟哪手才是主手,哪手才是次手,同时要保证手以弧线的方式进行运动。
总体来说,我们练习太极拳,每个拳势动作,一定要做到眼睛有神、身法有度、脚下有根,要空松圆活,外柔内刚,不散不懈,不僵不滞;还要不抢不坠(就是手脚的动作配合不好,身到手没到,或者脚到身没到),不飘不毛(太极拳讲究轻灵,但是不能漂浮、毛躁)。太极拳动作缓慢,容易出现松懈、散乱、僵滞的现象,练拳要在松活、沉稳中表现出轻灵、敏捷。这样,才能做到周身内外一家,一动一静都有神情。这种神情,反映了练习者内在的神意。这种神意,要和外形动作统一起来;拳势动作,要和技击用法统一起来。这样,你就能逐渐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