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生太极拳的学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因而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经验加以理解。今天会讲解的是养生太极拳切入点是手的论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结合太极拳进行学习。
一、手上
(一)手上功夫多,变化大
1.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心愚手拙。
太极拳既然是 “心拳”、身心合一拳,就必须先重视练心,然后身心相合。就身心而言,则先从手练起。
2.十指有十宣穴
关注十宣穴利于手上的血脉贯通与流畅,十指端点骨点引领是某些动作的起始之窍。如大拇指引领,由主肺经.利于中官通达,土位牢固则万物土中生,易于循经合脉。练左搂膝拗步,左手食指引领,右手中指引领:练勾手,关注大拇指与中指指端.练左手外旋,食指引领.练左手内旋.小指引领。
3.掌沿与中指根
练按式,关注掌沿向前;练捋式,关注掌沿向后;练挤式.关注食指外沿。练拥式,关注合谷。内气由脚而腰向上升腾,使劲由背部劲源催发于手上,再由中指根向前通出。
4.手心
手心要有虚含小气球意念,自始至终不可淡忘。手心本劳宫穴,如两手心相照日久,则通百会,连会阴.达涌泉.感命门,应心胸。手心小气球可小可大,可旋可转,可跳可跃.随动作需要而变化万端。当手指呈勾手,或鹰嘴状、或鸡喙状、或三角状,小气球与之应和。当手成拳时,或空心拳、半空心拳.或实心拳或宝瓶拳,手心小气球依然存在着。
(二)内功内气都依赖于手
内劲内力均是心、意、精、气、神之化合,它随形体开合而在体内浑然流行.并根据拳势需要向外输送.有时直接作用于手指而达对方.有时灵活地通过肩、肘、膝、腿至于对方。即便后一种形式.手也成为其后援。内气是通过盘架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内功本源。它布散全身,服从意的调遣,产生聚散、圆转与升降变化。内气的变化主导内劲的蓄积与输送。这一切都不能绕过手的感应,如绕过则不成立。
(三)眼神与手密不可分
眼神与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只并不代表你就需要死板板的盯着手,这反而是错误的练习方式。正确的符合太极拳的要领的方式中,要让眼神能够自然而然的跟随手的运动。
二、上手
功夫上手是指通过手上的训练,达到一定功力,这种功力的检验办法为
1.手一动,手臂有灌铅般的沉重之感。
2.手心有麻胀与膨胀之感。
3.两手心相对时,两劳宫穴有呼应之感。
4.运拳时,手有离腕部之感。
5.手心有气球之感。
如有上述五种感觉,则功夫初步已上手。
功夫初步上手还仅仅是入门的阶段,之后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学习,那么进一步的训练功夫上手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功夫上收的巩固练习方法吧。
(一)竹筒训练法
1.心空,头正,颈竖,肩沉,肘坠,腋虚.腰塌,舌轻抵,齿微叩,膝似曲非曲。
2.指端引领.手心向后缓慢前抬,似乎拉动一团混元气柱。
3.两手心相对约胸宽,似乎粘住碗口粗的虚拟竹筒。
4.竹筒如弹簧两手随开合对拉而扩缩。
5.两手间明显有沾连粘随之感。
6.默念数数控制扩缩节律。
7.两目微露,眼神之开合随竹筒。
8.神在手之开合,意在后背之开合。
9.心意寂寥,不知天地。
10.五分钟左右(约三百数)收功。
(二)排浪训练法
1.预备与上同。
2.两手心向外,臂弯如弧,举与肩平,肘下坠。
3.意念中身前如长江之波涛汹涌,一浪接一浪,浪随风而动。
4.两手推浪.人体稍后靠,排浪手接浪,身体涌浪。
5.江浪节律自然,人体亦舒宜。
6.江浪之力抵达脚底,脚底之力经腰脊抵达手背,手指之力抵达浪波中。
7.周身在浪中似颤非颤。
8.数数排浪,五分钟左右收功。
通过此二种训练方法,内气内力内劲皆贯于手上,待感觉明显后,将其功旨迁移至套路训练中,似乎一动手一举足皆与大气或波浪相接。
功夫上手,也只是养生太极拳学习的切入点而已,而想要整体的掌握太极拳,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方面的练习。单项练习法能够降低我们学习的难度,但是也要注意太极拳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