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从先辈的经验中获得很多有用的知识,促进我们自己的太极拳水平的提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在陈式太极拳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吧,以便更好的通过太极拳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A.慎行
太极拳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我们结合拳理进行拳架的学习,还需要我们学习太极拳中的思想与精神,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学习太极拳的人,应该谨慎自己的行为,决不能做一些恶事,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准。
B.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习拳不可自满,满则不进,虚怀若谷易得益。俗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是以善哉,积众善为善,善斯大矣。
不谦虚,就会狂傲。狂对于我们的太极拳的学习并没有好处,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学习时的心境,还会使我们的身体不能以佳的状态进行太极拳的学习。另外,狂还会使练习者变得易于生事,同样不利于学习。
C.执敬
习拳不可不敬,不敬,外慢于师友,内慢于身体,心不收敛,何能学艺。是礼主敬,礼曰:「惰慢之气不可涉于身,一涉身惰慢,动作必溢于规矩外,百病丛生。」是能敬则心专致志,至于拳法、律则,一一皆详。
D.规矩
太极拳的各种要领与规矩,都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需要进行遵守的。只有符合了太极拳的规矩,你才能正确的进行太极拳的练习,才能体会太极拳中的精神,才能提高自身太极拳的水平。因而,太极拳的学习中规矩是很重要的。
E.和静
未打拳心平气和,浑然一太极气象,将打拳神怡气静,至手足动,方能躁释矜平,运我太极拳中自然之天机,而从容中礼,并能合于太和,故七情六欲皆守中,则气和心静得长生。
F.性质
太极之质,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拳经有云:「有刚无柔不名太极,有柔无刚不名太极,刚柔并济方是太极。」,是习者应知其本质,明白道理,方可练拳。动为阳,静为阴,一动一静,是为开合,阴成阳为开,阳变阴为合,是以运化,左手领左半身,向左方运化,开为太阳,合为太阴,右手随而开者为少阳,合为少阴,右方亦然,故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阴阳开合,互相化生,得其极致,浑元一气,循环无端,变化莫测,是不明阴阳开合,即不明刚柔动静之互用,偏刚偏柔皆不相济,是以拳练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动静相交互为根,故太极皆在权字上,先哲友梅公有云:「动静交相养,阴阳得其平。」。
G.动作
太极拳动静作势,纯任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俱从圈来,始以大圈,而至小圈、无圈,并圈中寓圈,形于内而不形于外,柔筋活节,运关转化,接骨逗笋,身作心维,精而求之,进步自速。
运化为转关之先机,关者节也,人之周身六节,故能转关,又曰转节;如何松柔,须要运化转关,运化其滞气,使之转关达于虚灵,盖虚则有以聚,灵则有以应。虚者集,灵者感;集者静,感者动。
起落旋转,开合变化,不离运化转关,是以柔筋活节,而至接骨逗笋,苟不如此,不足以言动静轻灵也。则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轻灵沉着,缠丝运动,四肢百骸,筋畅络舒,节节贯串,周身轻灵是也。
H.方法
虚实开合,起落旋转,是习者所应知。太极拳瞬息之间,无不有虚实,练法中,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以举足为虚,落足为实,向左则左实,向右则右实,前进则后虚,倘若虚实不分,必犯抽脚拔腿之病,精而求之,则处处虚实可知,练时如是,对敌如此,彼实我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临敌乘机,切勿拘泥定法,斯为得其要。变化当知一手之变化、一着之变化、一势之变化,无论一手、一着、一势,其变化,皆由简单至详密,以开合为一手之变化,转关为一着之变化,皆上传下接之义。
惟身法、步法、手法,旋转紧凑,切莫逾乎规范、乱其顺序,自然积手为着,着合为势,势连成套,久久娴熟,自然贯通,运转自如,千变万化,随心所欲矣。总之,打拳以鼻为中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各足随各手动之,心身不可使气,轻轻运动,以手领肘、以肘领臂,手中之气,仅仅领起手与臂而已,不可过,过则失于硬,上体如何运动,下体亦随之,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皆随,此为一气贯通,上场立身端正、两手下垂、两足并齐、两膝放松、裆劲要开、裆要虚圆,然后心气发动,如是打拳,气上达百会、下至涌泉,是为清气上升,浊气下沈,何能如此,非心气平静不可,一势完成,上体气回归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无不气汇丹田,太极自始至终,势势如此,气运周天,法法皆俱,如金刚捣碓,俱特色,是以为群龙之首,独此势,正身法、端而肃、实而虚、柔而刚、上下四旁,任人所感,故为群龙之首,理实气空,圆转自如,浑浩流行,绝无滞机。每一势完,仍归浑然一太极之气象,绝无迹象可寻,端绪可指,外似停止,而内无间断,此太极之所以太极,绵绵而不绝也。
再者,腿势应注意,下盘之功,在于腰裆,两大腿根要开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盖心意一开,裆即开也,不会 开裆者,腿开三尺宽,不开仍是不开,是习者细心参之。
打拳之道,不外在圈,圈有正斜、有左右、有缓急、有阴阳、有有形、有无形,皆因现在所运之势而循环不已,盖人得阴阳之气是以生,故吾身即太极之身,以无形之太极,宰有形之太极,人皆知之,是以有形之太极,行无形之太极,反而矫揉造作,不因其自然而然,何也?是徒知练气,而不知自然行止,如人之目,昼则开、夜则合,一开一合,为太极之开合,拳中一起一落,一开一合,无不从太极而来,但习者不察,打拳何尝不用气,不用气则全体何由运动,但本其至大至刚之气,以直养无害焉,世人不知皆以为柔术,殊不知千锤百炼,刚而归于柔,柔而造至刚,刚柔无迹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有似乎柔,故以柔名,而岂其然哉,且柔者对乎刚而言,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说之刚,只可名太极,太极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其为功也多,故成也难,人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则得矣。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无形,终因纯熟,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而后可以言拳,可见拳在吾心,吾心中天机流动,活泼地,所触皆为拳,非世人之以拳为拳,是终身不尽之艺,是习者应知。太极中自然之机气也,气非理无以载理也,气也,理非气无以行气,不离乎理,理不离乎气,理气一而二、二而一,千万变化,错综无穷,是大道哉。
I.姿势
身是以端正,作事无不端正,姿势不正,气血何以为正,气血与骨肉相合,故身需正,气血方能畅行无阻。(南拳之拳母皆有三战,又名三正,是指头、身、步三正。)
此艺全是身手姿势,手虽领身,而身自有身体之本位,论体则身领手,论要手则以手领身,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中,自寓中正,不可执泥,循规蹈矩,自然合拍,是要知身体中正、膝合足贴、含胸拔背、尾闾收住、沈肩垂肘、塌腰落胯、气沈丹田、中气贯足、腕坐指伸、眼随意到、虚灵顶劲,腰要拧腰、活腰、塌腰,裆要松裆、合裆、扣裆。
注:腰拧时裆须扣,不扣则散;活腰时裆须松,不松则滞;塌腰时裆须合,不合则浮。塌腰合裆为蓄劲;活腰松裆为柔劲,发劲时须扣裆拧腰。(其变化练习,在于不丁不八马,又称半弓半马,为陈太特有。)
J.变化
一手有一手变化,一着有一着变化,有一势变化,有一拳套变化,无论是手、着、势、套,变而能化,由简至繁、由粗至细,皆是转关为其变化,有上传下接之义,是要手、眼、身、法、步、心为六合,久积成功,积手为着、着合为势、势连成套。初习似觉有界,而后久练娴熟,自然贯通,运转自如,千万变化,随心所欲,是以化也。化乎规矩,化之境有二别,一为造化,一为神化,造其始化言其终,神化者从心所欲,不踰矩度。熟练自然,周身轻灵,全身自有神明,无形迹可拟,神龙变化,捉摸不定,随意举动,自成法度,技到此真神品。
K.呼吸
呼吸调气,可发达肺部,一般有二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后者腹式呼吸又分顺式及逆式,一般发劲用腹式逆呼吸,顺式则多为养生用;呼吸和意念又可将呼吸变化成长息、短息、焦息、补息、泻息等,十二种,自行变化,以合生理之需求。
一般粗呼吸为武火,细呼吸为文火,其变化与补泻有关,并能调节五脏六腑,则内强外壮,在此不细说,气若错练,易发血管病变、气闭、吐血,易中风、脑溢血,故不可等闲视之,习武之人,多有因而丧命者,功夫好不一定长寿,习太极者,很多前辈皆中风,故不可不知。气是与呼吸相关联,天行健行者为气,天体至健,所以因气,此行者健,不滞、不息、不乖、不离、不偏、不倚,是为中气。
故古人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以活着只为一口气是也,气宜直养,直养无害,即是乾坤正气,孟曰浩然正气、文天祥公曰正气、易曰太和元气。一拂气之自然,参以横气则生硬,横中势难圆转自如,自觉束手无策,进退不利,是以不可徒恃血气,并参之横气,应自知也。
初习者,出为呼,收为吸,升为吸,降为呼,提为吸,沈为呼,开为吸,合为呼,先行自然,久久自然变化。在呼吸中,出于中焦分为上下。呼时,后天气鼻出,先天气降丹田;吸气,鼻入后天气,先天气由丹田上升,是以此境为气通之功。杨式太极多练周天气,并要顺行、逆行兼修方可,其气功练法与拳分开练习,与陈家迥异。
L.卫生
饱食不可立即练拳,练后不可即食,中间须隔半小时;因其间,气血皆在胃中,练时气血四行,易伤肠胃。精疲力倦时不可练,练后不可即用脑力,否则易伤神。
练后忌骤饮,尤忌瓜果生冷之物。不可迎风解衣、不可冷水洗身、衣物湿即换、脉博未恢复正常,不可立即坐卧,须散步数匝,否则气血上升,易发头昏目眩之病。
男女行房后不可运动,动则伤身。练后须有充分时间之休养,所耗之体力得以恢复,必要时应药食补足身体,练功前可服用运气、循气散等;运动后服用运功、伤药、补药等,更能强化身体,现代人都不知晓此理,故多运动伤害。生活要有节度,不可贪淫、纵欲、迟睡,生活要正常,不抽烟、不酗酒。练拳之前大小便应先解除。(吾授之法,功成快速,上行气通即打嗝,下行气通即排屁,并有八触发生。)
M.功用
太极拳有洗髓、易筋之功能,传说少林有易筋经、洗髓经二部,洗髓经失传,但吾人认为洗髓经并无失传,少林自有打坐内功修练之法,此乃是洗髓经之用。
陈太有六层功夫,皮、脉、肌、筋、骨、髓,内入外放皆有六层,共有十二次之修练,是故也有易筋、洗髓之功,在练功过程,每节中都有换劲过程,会全身无力,身体发热,有时气虚、有时气饱,口水充足,乃华池之水、养生之甘露,故到达气饱不思食、精饱不思淫、神足不思睡,气常运转则丹转,命门火则生,两肾之间为命门,男子藏精,女子用以系胞,生汁液为津,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气化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动而生力,神旺气足,身强体健,久练皮肤滋润,面红耳赤,太阳臌出,两眼神光含敛,舌津涌出,不思水饮(注﹒此红润非高血压那种死红色)。太极有云:「车轮轮命门,一纛摇又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练。」腰部常运动,内脏不随意肌可增加运动,可改变体质,功效之大,作用之广,现代医学多有证实,此不多言,自身体验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