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
2、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
以观察血液黏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黏滞血症要积极治疗。
3、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酗酒,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适量的钠盐摄入和足够的含钾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增加体育活动
保持心情舒畅,降低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
5、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驱症状
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尤其是眩晕常伴有肢体症状。
比如抬腿费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单眼一过性黑蒙,持续数秒至几十秒,说明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
6、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及时选用合适的辅助检查和对因治疗
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述改变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积极寻找原因,对危险因素进行治疗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措施。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腔隙性脑梗塞的注意事项,专家介绍如下
1、首先要注意控制血压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不仅促使心、脑、肾血管的损害,也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故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防止发生脑血栓的重要环节。
血压过高常是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诱因,但血压降得过低也是发生脑血栓形成的诱因之一,故不可在进入安静状态之前,如夜寝之前,服用过量降压药物。
2、控制血脂
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又一重要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