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的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理论,而每个人的心中也有着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太极拳就是练习内舒适的观点吧,让我们能够更好把握自己通过太极拳进行的太极拳的学习。
“内舒适”是什么?就是在行拳走架中,由于内气的升降鼓荡,使“气遍身躯不少滞”,“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势势沉稳轻灵,浑身松爽舒畅,如烟云舒卷,碧波荡漾。古人云:“无形无象,全体透空。”莫非就是这种境界!天以名之,凭直觉名之日“内舒适”。
“内舒适”的直觉究竟如何呢?比方说,说得具体一点,一是好比“打哈欠”,二是好比“伸懒腰”,这二者似乎都能享受到这份舒适。打哈欠与伸悌腰,虽然只是人的一种本能,却是诟节机体功能的有效手段,其中存在着内气的运动,打哈欠能使气血流动,很快增加对大脑的供氧,神志为之一清。不过这种“本能”与我说的“内舒适”只是相似,即都存在一定的内气运动,并不能画等号,否则又何必纺拳呢!太极拳的内舒适,是“心意气力”联动的结果,是“内三合”的精华。
为什么要提出“内舒适”作为太极拳的一种境界
第一,“内舒适”是一种不招自来的感受,并不是刻意追求,别出心裁,哗众取宠,搞新花招。拳论: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在长期的实践中,时刻牢记不忘“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舒适”从局部到全面,由细微到显著。例如白鹤亮翅、单鞭等容易感觉到内舒适,蹬脚、分脚、金鸡独立等不易放松不容易体验到内舒适,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第二,如果你能够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体悟到内舒适的状态,那么你的太极拳练习必然会觉得十分的舒适。当你有了内舒适的感觉时,应该紧紧的抓住它,并且努力使自己的练习状态向这个方向发展。太极拳的初始宗旨就在于帮助人们延年益寿,练习内舒适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在解释拳论“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时,他说:“意气即骨外肉内流动物也。至于练拳打手,想得言不出着一种的兴趣来(原文如此),必使流动物满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即右,就是太极有虚有实的一种变化。意气的换法,犹如半瓶水,左侧则左荡,右侧则右荡。能如是不但是圆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乐,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练拳,恐欲罢不能也,因知身体受无限之幸福矣。”读罢这段话,真如“感同身受”,不胜欣喜。是不是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竞与古人不期而遇了!
第三,“内舒适”是在全身心松静的前提下,通过拳势导引,意念导引以及逆腹式呼吸的鼓荡,三者结合使内气“满身能跑”,从而起到“内按摩”的作用。然而“内按摩”较之一般按摩更胜一筹,一是主动性在我,二是在于深入体内无所不到,无微不至,因而对于改善血液循环,增进、康复体内脏器各系统功能,都有更大的好处。持别是“内舒适”成为我们主观上可以感知、控制的一个保健标志,将使我们永操健康胜券。以“内舒适”命名,是希望太极拳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
在练拳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是杨氏太极拳很大的一个特点。它为武术、健身、疗病三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适应面极广,因之,一定要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做到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还要做到势势有“定势”(规范势)。“走势”是在似停非停中体现。相连不断,一气呵成,也得做到。
2、放松是太极拳的一个要领,需要我们在锻炼中慢慢的进行摸索体会其中的感觉,从而使自己能够保持松的状态。对于松的论述很多,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太极拳中的“柔”“软”、“力”、“劲”,帮助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在武术中,常以“钢”比喻为“劲”。那么,“拙力”就可比喻为“铁”,因为“钢”的来源是铁,而“劲”的来源自然也就是“拙力”了。拙力是自然力,也是人体本能的产物。说来也是巧合,现今劲的写法,正是力的加工,这个字的设计者是不是有这个意思,我不清楚,不过,借用这个宇,很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加工,是生产过程,生铁需要采取高温熔解的方法,而拙力是采取放松的方法,摧去拙力中之僵硬,二者都是方法。
经过加工,使二者在形态上会出现一种与其本身似相矛盾的形状,如铁水与饮用水相似,但又与饮用水有本质的不同,因为铁水和摧去僵硬的拙力,均带有韧性,而饮用水是软的,它不具备有韧性的条件,因此,称摧去了僵硬的“拙力”为“柔”不为软,囚为柔是带有韧性的,也就是其中含有劲的因素。这样正如杨公澄甫先师所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如果其中没有劲的因素存在,这就是软。软不能称之为柔的。
铁经过千锤百炼,可以起质的变化,转为钢。钢,内坚,外形光泽度强。而铁,不只是韧性差,而且外形粗糙。拙力,经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坚苦训练,也能起质的变化,转为劲。劲的表现,柔韧性强,能够体现出整体的协调。而拙力的表现,动作僵硬,反映在局部而不是全身。二者也有极大的区别。
放松与训练,都应该是有意识的,正如前辈所言,“有意放松,无意成刚”,只要真正做到了放忪,它就可以沟通人体与基本要领的结合,自会产生物质条件,劲也就会应运而生,如果为劲而劲,反而为劲所限。所谓“用意而不用力”,主要是指不用拙力,是要用劲的。
通过对上内容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杨式太极拳。不过想要真正掌握杨式太极拳,不仅要记住这些要领,还要能够将它贯穿到你的实际练习,将动作与思想结合到一起,重新体会与领悟,使之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后化为一种本能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