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极拳的学习究竟什么重要,一直以来并没有什么确定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修心对于太极拳练习的重要性,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通过太极拳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一、心练重于体练
在对于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重视的是对于拳架的练习,重视身体的运动,称为体练;另一类则侧重于对心理以及头脑的锻炼,被称为心练。那么为什么说心练重于体练呢?
太极拳古传《授秘歌》是经典,“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呜,水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它的首句就指出“无形无象”,可见强调的不是肢体动作,而是心性的修炼。太极拳的特性是“阴阳变化,举动轻灵”,其体能表现是“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
前辈拳师曾指出,“全身自然舒松,节节贯穿,头脑安静,神经不紧张”,“身心松静,自然舒展,柔、圆、缓,胸腹松净,周身血液流动畅通,神经末梢活跃,体肤感觉灵敏”。
某位太极拳大师指出,“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求无极的方法就是静站无极桩。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之处,自然站立,周身放松,屏除杂念,收心求静,逐渐使自己心定神宁,身心虚静,物我两忘,一念无思,一物无有,躯体如同虚空无物一般,而进入一片空空洞洞的无极景象。如此静心站立静待其动,纯任自然,待到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由无极而现有机,静极生动,动则太极焉。”
二、健身先要健心,炼身先要炼心
当代,太极拳修炼已经很普及。根据修炼目的,太极修炼者可分为三派。一派侧重于振奋精神,以拳术套路为主要形式,花样繁多的动作,吸引着学习者的兴趣。尤其社会上组织的大型武术表演引人注目,振奋人心。另一派侧重于修习功法,希望把太极功夫上身,把前人创造的技击本领学到手,在一定的范围内,能所向无敌,成为人中之杰。第三派侧重于追求身心健康,不太注重表演效果和技击本领。就个人爱好而言,笔者喜欢第三派,表述的是这派的观点。
对于健康,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却仍然会做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理解健康,犯了重外不重内的毛病,具体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如果把环境作为外在因素,把自身作为内在因素。人们经常是过于注重名利地位,配偶子孙,这些外在的因素,然而,“有了病,谁也替不了”,就说明健康是人宝贵的因素。《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就是突出的示例。
其次,在自身的身与心的关系上,过于看重肢体发达、器官正常这些外在的现象,而忽视内在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意志薄弱。例如有的青年人居然因失恋而自杀,有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而一蹶不振。在遭到特大灾难困境时,有的体强的人由于急躁和丧失信心而丧生,而有些体弱者却由于性情平和、未失去信心而终得获救。
第三层次的求外不求内的毛病,是对身心健康的理解不准确:表现在身体方面,是重视外在的身材高大和肌肉发达,而忽视内在的健康实用;表现在精神方面,是重视外在的表现坚定,忽视内在的思想根基培养。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重点不在练身体,而在于练心态。也就是说练拳不只是练外形,而着重在于练思想。要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心态体态,更多地进行向内的追求。通过练拳不只是求得健康的身体,更要能练出良好的思想意识。
太极拳的练习中,很多人仅仅追求是外在身体的强健,而忽略了对内在的练习与追求。练习太极拳,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心态的练习,对于自己的思想的改造。
人是精神和肉体的完美结合,其本质是精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就是说,人的本性是有灵根,修炼方法是要靠悟理。古代的修炼家都强调“炼已”,并具体地指出“已者,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为元神之别名也”。“人有三宝精气神”,这句古语也是说明人的精神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