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武当36式养生太极拳教学

民福康养生 > 太极 > 太极拳视频

视频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张羽昕

发表时间:2014-08-29 22:46

  太极拳接受了我国很多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色,道家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道家对于太极拳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太极拳的思想,进而更好的通过太极拳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以道为本,道的本性是自然,而且崇尚自然。自然中有真、善、美的精华,我们应该按事物的自然本性去因势利导地撷取自然之精华,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来做事。这也是道家哲学的精华所在。

  而当这种“道”外化为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时,在中国的武术界就出现了这样一种产物——太极拳。“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不管是习武之人,还是其他人,都熟知这句话。更了解武当武术注重内功修练,以武求道,以武悟道,以武演道,守柔处雌,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尚意不尚力,柔化圆活,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能,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块瑰宝。

  太极拳中的道家思想十分突出,在武当太极拳中其实表现的更为明显。中国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这在太极拳中也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太极拳拳理源于道教,同时又承负着道家文化,是道家文化的又一表现形式。追溯太极拳历史,会发现太极拳产生形成于明清道教日渐衰微之际,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巧合,但我们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其实这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道教在寻找自身生存的突破口的必然结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道教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又一表现形式。如同所有的文化一样,当道教的某些表现形式受到抑制时,便会寻找替代的阐释方式,在一些对武术感兴趣的道教理论家以及对道教感兴趣的武术家的推动下,太极拳便成为道教表现自己的新的出口。越来越多的道士们开始通过对太极拳练习来悟道。通过对太极拳演练,在追求“太极”武学高境界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道教文化的认识。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老子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而其中的“二”便是阴阳,阴阳化合而生万物。陈鑫在谈及太极拳时说:“拳名为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而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可名为太极拳”。又说:“顺其性之自然,行其事之当然,合乎人心之同然,而究乎天理之所以然,一开一合,绝无勉然,一动一静,恰合天然,此即吾道之粹然。”“强为”的不是自然,“勉然”的也不是自然,一开一合,一动一静,合乎自然,才是太极自然之理。太极拳名为太极,就是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正所谓“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练拳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求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哲人也把天地未分的原始统一体称为太极,太极也就是宇宙的本根,天地万物的根源,也即是道。

  太极拳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因而太极拳拳法中对于自然的模仿也很多,这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太极拳的招式之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生物、非生物的特征,这就是因为太极拳追求对于自然界的模仿。

  相传张三丰从鹊蛇相斗中悟出深刻哲理,并以此创造出武当内家拳,就是武当武术“拳法自然”好的诠释。太极拳在动作命名上,也采用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白蛇吐信等,行拳用劲上更是强调强调中正、放松、安适、慢柔、轻匀、不僵不拘、不偏不倚等,从这些也可以显现出太极拳对大自然的模仿。

  太极阴阳鱼图,揭示出宇宙的大千世界,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无不是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的,并且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有人这样解说太极图,在太极图中,一条白眼阴鱼,一条黑眼阳鱼,鱼头鱼尾互相环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有机整体“太极”里。而关于太极拳图中间的S型的曲线,认为它是宇宙万物进行太极运动留下的永恒轨迹,这样的解说无疑恰如其分而形象地表示宇宙万物阴阳互生互化的普遍规律。

  众所周知“阴阳”是老子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老子·四十二章》中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二”便是阴阳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气体,天地万物就是通过它们化合而成的,终生万物。老子根据阴阳提出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范畴,如有无、动静、虚实、等,并认为这些矛盾对立统一的,又可相互转化。重要的不是两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强调矛盾之间的统一和协调。所以才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

  对于太极拳的祖师考证现今有着很多的争议,在这里并不谈及这个问题。张三丰曾说“一阴一阳之为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濛一炁,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炁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

  太极拳中为突出的道家理念应该就是阴阳的学说。道家思想追寻阴阳和谐,而太极拳的拳法练习也要求做到动作能够在阴阳之间和谐的转化,使动作虚实分明、动静相生。阴阳贯穿了整个太极拳的理念之中。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说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也就是说明白了阴阳变化之理,在实战中就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位置、方向、角度、位势,有机转化,借力打力。所以太极拳在使用时讲究柔化,不以气力胜人,利用动作的轻松和谐而自然形成,绝不强攻。练拳时,忌用力,务使全身松开,气血贯注,日久自然练成内劲。这种内劲是很柔的,遇敌时,不含抵抗性,能随敌劲以为伸缩,利用动作的轻松和谐而自然天成,这样气力就会用之不尽,连绵不绝。《太极武事解》上就说:“太极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显然太极拳的终极目的是以柔克刚,也就是“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有柔力无边。”当然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太极拳强调“后发制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也无不体现出了老子“阴阳”观的影响。

  再说太极拳的动作意识要求虚实分明,而虚实正是阴阳观的具体体现。太极拳中的虚实从意念上说,如果意念集中于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再从动作来说,攻防实质的动作为实,迷惑对方的假动作为虚;从动作局部来说,支撑腿为实,辅助支撑腿为虚。在太极拳经典著作中,更是将虚归为阴,实归为阳,认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太极拳阴阳变化正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这也就是追求“道”的境界。

  一脉相承,就会出现如何联系太极拳的问题。老子认为,人的心灵原本是虚明宁静的,但被世俗利欲所蒙蔽,背离了人性的自然,所以才会给精神带来痛苦。要求得精神的自由,就需要“虚其心,弱其志”,清心寡欢,返朴归真。就是保持一种虚静平和的心理状态,排除杂念。而习练太极拳,首先也就是要排除情绪干扰,排除杂念,精神专一,意识专注,然后引导肢体动作,也就是“以一念代万念”。要表现出沉静凝神、无为忘我的端庄肃穆神态。

  金庸先生也说过,太极拳“致虚极,守静笃”的心理素质要求和所追求的超勉洒脱、守寂不争的精神境界,正是道家“依乎天理、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理论层次上对太极拳的渗透,其中“神聚气敛”在乎身肢放长情况下,使人精神提起而集中,气沉而内敛,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现象。

  在吴公澡《太极拳讲义》的跋中他这样写道:“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没了,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

  所以说当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对手的念头的时候,恐怕是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的。没有平和安静的心态练好太极拳是困难的,这也可以说是太极文化的特性。当然,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并不是仅此而已,例如还有太极拳“虚领顶劲”意思是顶劲中呼吸自然,心中意念领起即行到头顶上,中气自然畅通。不依靠外界的力量,动于本身,这是道家“无为不争,自生自灭”的思想体现。在这里不再做详细的阐述。

点击查看更多: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视频 武当太极拳 
营养价值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