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就算知道太极拳是一种武术,但还是会对它能否运用于技击之中感到疑问。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太极拳技击的原理,并且通过太极拳开始相应的太极拳技击教学。
一般说来,技击的常规是“以快胜慢,先下手为强”而太极拳则是“以慢胜快,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正是太极拳的胜人之处。
一、以慢胜快
以吴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3式为例,如以少林拳的速度2-3分钟即可打完,可用太极拳练法则至少需要30分钟。用这种慢动作长期演练可练出一种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既不管敌方招法多快,均能看出其中破绽,故能出手即中。
有拳友问:“我练了十几年拳,时间也不算短了,为什么还不能把对方快速度的攻防动作看清楚。”这是因为他打太极拳没有攻防意识,达不到“于无人处若有人”和拉长对方动作的高度。爱看体育节目的朋友都有这样经验,当一个精彩镜头一闪而过时,我们常常看不清楚,在观看完慢镜头后,在看正常播放时,就能看清楚了。练太极拳慢动作,就像慢镜头,模拟着37式既37个有效的太极拳技击招法,在动态中寻找对方的破绽,同时保持自己的平衡和稳定。
想要达到以慢胜快的境界,首先你必须了解自己所学的太极拳套路的每一招每一式的用法,才能在技击中及时的应对;其次,你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就注意在自己心中模拟假设对方会如何出拳,并想好应对之法,这一步要做到熟练。之后在具体的技击之中,你能够预料对方的动作,又明了自己的动作,自然就能够以慢胜快。
二、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太极拳不靠力气的强大,而要求采取虚虚实实的战略战术。对敌采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先处战地而待敌”,避实就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不守,守其所不攻。“以静制动”具有头脑冷静,利于战术技巧的发挥;根基稳定,不使敌有可乘之机;观察对手攻击动作清楚,以逸待劳等优势。
太极拳发人是取胜的必要手段,它的有效条件是打实,即双手搭在对方身体某一部位按实,才能发放。以静制动时,可化实为虚,使其落空,再击其劲尾。如对方在我前胸猛按,我用腕稍引,使其落空,再加力助之,对方将失重前仆。避实就虚,就是避开正面锋芒,从侧面进攻。因敌变化而变化。 太极拳有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所谓以静制动的静,绝非静等挨打,是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同《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当敌将动时,我则先走一步,置敌于被动。先控制“劲源”、打闷劲 ,使敌人不得发力。万一不能奏效,则随之乘势借力,化引对方,待敌失去重心,以“全力”发之,敌必不支。在推手时,有意让对方先发力,这样就有利于借力制人,若对方不先发力的话,就以静待动,诱之以利,引其先发,其目的在于意在人先,引进落空,后发制人。在对方向我进攻时,使我身体松柔而不受其劲力的作用,在对方接触我身发劲的一霎那,依靠自身的很小活动把攻来的劲消耗掉或转移出身外,避开对方发劲的锋芒,不可迎面相顶,不给对方发放的机会,即“避其锐气”;要打其薄弱环节,即截劲的腰;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及时准确发劲还击,即“击其惰归”。
太极拳入门须知
一、不可自专自用,固执不能
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圆转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神意涣散。身外形顺,无形中自增力感;心内中和,无形中自增灵感。练至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灵则身轻如羽,得其妙道,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不思可得,无形而生成神奇,力活气顺,虚心实腹,久练自达化竟。
二、不可心躁气浮,急于求成
太极拳没有速成的诀窍,只能够通过一日日的重复练习加以提高,同时还需要你精研太极拳的理论,因而绝不能急躁。如果在太极拳的学习中变得气躁,就会使你的心灵起伏不定,不能达到心静的状态,很难练好太极拳,而这又会对你的心理产生反作用,使你更加急躁。所以在太极拳练习中,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三、不可不知养,太极不太和,欲速则不达
练拳不知养,易伤不易长。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以养为本,以慢为宜,慢练为养,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快练为伤,伤气、伤神、伤心、伤身。须清心寡欲,平心静气,太极太和,自然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
四、不可心存打人念
想要通过太极拳逞凶斗狠的话,也会导致你的心态失衡,使得你的整个身体不能处于阴阳和谐的平衡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到你的太极拳学习,还会对你的身体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病起。练拳时,需要平和的心态,确保心无杂物,才能真正去体会太极拳奥妙的境界。
五、不可努气用力
努则力刚易折,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总要力活形顺,圆满无亏,积柔成刚,一片神行。
六、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全身僵直
否则气逆得而上,不能归于丹田,双足似萍草无根,且心肾不交,神气不合。阴阳不和则万法不至。周身放松,脊柱竖直,松腰敛臀,松胯圆裆,虚心实腹,则中气贯通,太和之气才能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