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小架二路教学

民福康养生 > 太极 > 太极拳视频

视频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张羽昕

发表时间:2014-08-20 18:35

  太极拳中所反映的理论很多都是可以通过辩证的方法来看的,这些理论如同阴阳一样能够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对立。今天介绍的太极拳中的十大关系,是为明显的表现。掌握好它们之后,让我们更好的通过陈式太极拳小架二路教学来学习太极拳吧。

  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在太极拳中这种阴阳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一以贯之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是灵魂,是生命。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快与慢。刚与柔。长与短。稳与灵。松与紧。曲与直。伸与缩。化与打。虚与实。动与静。矛盾的两方面中哪一个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哪一个都不可过与不及。正确处理好这十大关系,是提高练拳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快与慢

  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太极拳慢慢悠悠,毫不费力,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其实这个慢才是太极拳的要点,也是太极拳奥妙所在。有人会说慢有什么难度呢?其实不然,慢又是比快更难。简单的就以抬腿为例,快速踢腿是很简单,但是让你慢慢的抬起腿还要抬高,就很容易会觉得累了。尝试了之后,应该就能够明白太极拳的慢有多深奥了吧。

  慢练对身体的要求高,实际上的难度要大得多。只有待慢练日久,周身一体,调控自如了,才有可能由慢入快。这个过程不是人为的,不是练者今天想练快就练快,想练慢就练慢,而是你的功夫到了那个地步,慢的功夫深厚了,才有可能快。这时的快才是有根的快,是收放自如的快,是可用的快。这就如同练习书法,必须从楷书一笔一划地开始,真正的书法家没有不会楷书的,由楷书而行书而草书,一开始就草,充其量也就是一团乱草罢了。所以练太极拳一定要从慢开始,所谓慢工出细活,把基础打牢。但慢决不是我们的目的,若只一味陶醉在慢中,只会慢,不会快,也不足以称为太极拳。因为是拳就是要用的,用时非快不可。

  在实际练拳中也要掌握慢的度,慢而不滞,也就是不能有停顿的感觉,特别是在动作的转折处。练拳不是越慢越好,与其那样,不如停下来站桩算了,然而这两者之间谁也不能代替谁,各有各的功效。走拳架是体会拳的用法,太慢了,停顿了,养成了习惯,将来真的用起来就出不去手了。所谓“行云流水,绵绵不绝”,就是说不可有停顿、滞涩之感。

  第二节 刚与柔

  开始练习太极拳时,可能只会尽量的确保柔,更有可能连柔的原则都练不好,因而对于太极拳的刚就更加困惑了。事实上,太极拳应该是刚柔并济的,既柔中含刚又刚中带柔。不过不要简单随意的理解太极中的刚,是会出错的。太极中的刚是指你的身体能够充实健康,指的是整体的刚劲。因而在练习太极拳时要确保自己做到了刚柔并济,每一份力都用到了实处。

  第三节 长与短

  长者,远也;短者,近也。意有长短,手也有长短。放人意要长,发力手要短。放长护短。练长用短。能短者方能用长,无长不足以护短。长有短处,短有长处。与人交手,手不是越长越好,能伸出一寸奏效,决不伸出两寸。手伸得越长,离自己的根节越远,越容易失去控制,越易为人所制。功夫越大的人,才越敢于将手放出去。拳经上经常说在做动作时要将手“极力伸出”、“到极处”等,就是要锻炼放长的能力,所谓“筋长力大”是也,只有平时将筋抻出来,到用时才能放的出去。平时练习,站桩也好,打太极拳也好,向外开时,意念都要尽量放远,越远越好。俗语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练拳也如此,意念若放不出去,动作也必出不去。拳经云,先求舒展,后求紧凑。就是说要先长后短,先把顺劲打好,把开劲打好,把长劲打好;然后再练逆劲,合劲,短劲。意念与劲力的放远宁可能而不用,而不可用而无能。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也飞不了鹰那样高。真正放人出去,只是寸劲,即放得出与放不出,只在方寸之间。其余的所有动作都是为其做准备的。

  第四节 稳与灵

  拳经云:形式沉稳如泰山,身体轻灵似飞鸟。两者似乎不可兼得,然而又必须统一于一体。须先稳后灵,稳中求灵。过于求稳则失灵,过于求灵则失稳。稳非固定之稳,而是动中之稳。灵非飘絮之灵,而是有根之灵。无稳则发力无根,放人无力;无灵则形势呆滞,放人无机。曾有前辈武师说过,即使把你的双腿捆在木桩上,可算是够稳了吧,但你的腰、胯、肩、手都无力,也还是一样可以把你打倒,腿不倒,腰倒。有些人总以为练拳的架子是越低越好,架子低,步子大,肯定要稳得多,但这样一来,灵活性必然会减少,而且从生理上讲,架子太低也不利于腿部气血的流通,年轻时尚无所谓,中年以后恐不利于行。会练拳的人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中庸”之点,求得事实上的佳高度结合点。孙氏太极拳要求架子的高低以膝盖处无死弯子为准,也就是角度不得小于直角,而初学者应适当高些,比走路略低些就行了。

  第五节 松与紧

  紧,肌肉用力作功之收缩也;松,肌肉不作功,不用力也;二者都是人的本能,天性,却又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功夫,非积累功力不足以有也。大凡人在未练之前,只有散而非松,只有僵而非紧。不用力时是散的,一用力便是僵的。松与散,僵与紧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身体是否在意念的控制之下,如果是有序、可调控的状态,则不用力时是松,用力时是紧。若处于无序、失控的状态,则不用力时是散,用力时为僵。要松而不散软,紧而不僵硬。无松无以谈紧,无紧无以用松。松为蓄,紧为用。越松越紧,欲紧先松。发人时力走惊弹,如抽软鞭,如被电击。松者,弛也;紧者,张也。古人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意思是:只紧不松,谁也不能做到;只松不紧,谁也不愿做到;只有一松一紧,才是正道。这里所说的松和紧,都是通过练功而达到的。

  体会松与紧,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很有难度,因而应该从用力开始学起。开始用的力大了,就会知晓要如何减力,但如果一开始就不用力就很能体会太极拳重视如何把握力的。在体会了用力的程度之后才能更好理解不多用一点力气的松,与将所有力气集于一点的紧。松与紧对立又统一,需要仔细把握其中的尺度。

  第六节 曲与直

  劲以曲蓄,力以直发。曲蓄则游刃有余,可以引进落空,直发则猝不及防,有如迅雷击地。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委曲求全,都说得是曲的重要性。不曲就不能保全自己,就不能化掉对方的打击,也就不能实现后的直。所谓“站直了,别趴下”,“宁死不屈”,都只是精神上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能的。兵法云“避实击虚”,“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其中“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走直线都是愚蠢的,看起来距离短,可是因为目的太过明显,易于为人所察觉,所以往往反而达不到目的。只有曲线运动可以极大地保持运动的隐蔽性,使人在攻击我时找不准发力点和方向,而我欲攻击别人时则让其无所适从,防不胜防。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即在不知不觉中就移开了外力的方向并将其化为无的之矢。

  有句歇后语“西瓜掉在油篓里——又圆又滑”,是说人处世圆滑,试想,如果这个又圆又滑的球再不停地旋转起来并做着不规则的曲线运动,试问,对这样一个目标要想一击中的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吧!在太极拳中的曲就更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要想以柔克刚,就必须舍己从人,做柔和的曲线运动,在不断变化的曲线运动中,使对方的打击力消耗殆尽,从而为自己的反攻创造了前提。非曲无以化,非化无以打,非打无以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唯曲方可通禅,禅者何?顿悟也。能悟到曲之妙用,拳中三味可得也。

  第七节 伸与缩

  缩是后撤,伸是前进。缩为合,伸为开。缩为逆,伸为顺。缩为吞,伸为吐。缩以聚蓄,伸而发作。缩要柔,伸要刚。缩不是瘪,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收敛凝聚,创造佳攻敌之形势。缩不了,就没有伸的条件,所谓“拒敌于国门之外”,处处设防,等于处处不设防。列宁说“退一步,进两步”,毛泽东说“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通俗形象的话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收缩是为了更好的伸展。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然而需特别注意的是,缩不是逃跑,不能丢,不能离开对方的手,拳经云:擎开彼劲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说的就是在缩的过程中不可丢,而要擎住对方的劲,不丢不顶地引到自己身前。这样的好处至少有两个:保持接触,因而能掌握对方信息;使对方认为是把我压迫得退缩的,而不是我主动后撤的,因而产生错觉。

  第八节 打与化

  打就是化,化就是打。出手之间,既是化,也是打,无不化之打,也无不打之化。不化之打必犯顶撞,不打之化则为盲目。化求不败,打求可胜。一而二,二而一,一、二之间并无间断,同时而发,方可奏效。向后引进落空是化,向前迎着对方的手打去也是化,用自己的身体迎着对方的出手顶去,使其力量憋住发不出来,还叫化。总之,使对方的手打不着我就是化,不可拘泥于形式也。俗语云,进攻是好的防御。太极拳虽讲后发制人,但决不是提倡被动等打。拳经云,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先动。后发而先至。强调了占先的意识。俗语说“先下手为强”,先动既不是盲动,也不是蠢动。盲动者,不得机得势而乱动;蠢动者,劲力直露,没有变化,自己的意图暴露无余。得机得势从何而来?从运动变化中,从引领对方中寻找出来的。若一味只知“后发制人”而不肯或不敢先动,岂不是太被动、太痴呆了?若是平时推手游戏还好说,若是真交手时,特别是以寡敌众时,就一定要以自己的虚实变换的动作去调动开对手,寻找出薄弱环节,各个击破。此时就一定要主动,要先动。

  第九节 虚与实

  实为基础,虚为变化。只实不虚,是傻把势;只虚不实,是假把势;虚虚实实才是好把势。虚实有三种,自己的虚实,对方的虚实,和敌我之间总合的虚实。自己的虚实首先要明了,自己的长处是实,自己的短处则为虚。要扬长避短,尽量以自己的实去攻击对方的虚,兵法云“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讲的都是虚实关系。虚实关系运用得好,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以打击敌人,也许我的整体实力不如对方,但我能集中起我的全部力量,而对方的虚弱处只有50%或70%的力量,那么在局部就是我占优势了。

  虚实把握得好,只能创造出好的攻击形势,而后决定胜负的,还看实力。人平均都有百十斤开外,即使什么都不会,要想把他打出去,也要费些力气,何况还是练过功夫的?所以,说到底,实力决定一切,有时间多增长些自己的基本功,比什么都强,一味弄巧,不在实力上下功夫,肯定要吃亏的。只练拳不站桩,只推手不练拳,都是取巧,都只能得一时之利,真正遇到基本功好的,要拼实力的时候,就不行了。

  第十节 动与静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静中有动,动中求静。以静制动,以静养动。只静不动,是为呆滞;只动不静,是为虚浮。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兵法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都是讲的动与静的关系。太极十三式中后一式就是“定”,不动,以不变应万变。能不动则尽量不动,能小动则不大动。不动,少动,则我之元气不散,形式稳固,对方不易找到我之破绽。忌多动,乱动,轻动,对方以逸待劳,已得先机。“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也就是说,动首先是动意念,是动脑,动心,是根基,是源。而肢体的动作只是枝节,是流。儒家提倡“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推式修养方法,其基础就是意和心。拳术亦然。站桩是静,练拳是动。在站桩中可以专心地体会从头到脚的规矩和感觉,站出一个“整”字来,虽然不动,但把动的基础打下了,没有这个静,动起来就会散乱无序。

点击查看更多: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视频 陈式太极拳 
营养价值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