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的270年里,经过了十几代皇帝,期间几乎是没有停顿地修筑万里长城。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右都督时,明朝对长城的修筑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这期间修筑的长城,不仅坚固,而且美观。山海关一带的长城,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新的规划修缮,坚固、实用、美观兼得。
长城关隘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据点,建在具有重要战略、战术价值的敌我必争之地,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通常,长城关隘有的建在高山峻岭之上,封锁住山岭的峪口;有的建在深沟峡谷之中,封锁住咽喉要地。只有在地势十分险要之处设置关隘,才可以达到用较少兵力抗击较多敌人的进攻的目的。
和山海关一样的建筑不是很多了,大多数的长城都会建一个关隘,但是山海关是一个较大的关隘,在长城中起到防御和支撑的作用。古时候战时瑞然哟普部分长城被攻破,但是长城的关隘众多,那些站了了长城的敌军不敢久守。
明长城关隘、关城的修筑,不论设计还是施工,都十分成熟,防御功能也已经高度完善。明长城在沿线上修筑了抚顺关、山海关、古北口、黄崖关、胜金关、嘉峪关等关隘和要塞。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还在京畿内外的长城线上修筑了的内外三关,内三关为居庸关、紫荆关和倒马关,外三关为偏关、宁武关和雁门关。
角山长城
角山长城距古城山海关北约3公里,滨海城市北戴河有40公里。系燕山余脉,是关城北山峦屏障的高峰,海拔519米。其峰为大平顶,平广可坐数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龙首戴角,故名。角山景点,主要有角山长城、敌台、角山寺、瑞莲捧日。角山是万里长城从老龙头起,越山海关,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万里长城第一山”。
角山长城建于明洪武初年,从山脚旱门关到大平顶共1536延长米。城墙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筑,局部为城砖和长条石砌垒,角山长城的高度和宽度,有明显的随山就势特点。这里长城高度一般为7-10米,宽度平均4-5米。在山势陡峭之处,也有利用山崖砌筑的,可窄到2.7米宽。这些墙段,外侧十分险峻,难于进攻;内侧又十分低矮,便于登墙作战。角山形势险要,角山长城也险峻异常,这里的长城,或低缓蜿蜒,或直入云天,远望如带倒挂山峦,实为壮观。古诗云:“自古尽道关城险,天险要隘在角山,长城倒挂高峰上,俯瞰关城在眼前。”
角山景区集山、城、寺为一体。大门是仿明代城堡建筑形式设计的,其造型像个“山”字。正额“角山长城”匾是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国长城学会会长黄华题写的,背额“碧海雄峰”匾为当代诗人贺敬之的手笔。有诗云:“自古尽道关城险,天险要隘在角山”,足以证明角山的险要。角山长城是明朝辽东镇和蓟镇两座军事重镇的界线,建有敌台、战台5座,关隘一座。站在角山高峰大平顶上,极目远眺,令人遥想到当年古战场上鼓齐鸣、刀光剑影的壮阔场面。
角山深劾之有一座古朴雅臻的古寺——栖贤寺。明代书法家萧显、兵部左侍郎詹荣、监察御史郑己等都曾寄居于此,潜心求学,固而这里被誉为“山海关文化的摇篮”,并修建了魁星阁。喜好古典文学的人可以到这里感受一下萧显等当年寒窗苦读的情景。
角山顶是观日出的理想之处,在这里可以看到“瑞莲捧日”的壮观景象。夏秋雨季游览栖贤寺,您也许会遇到“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阴雨上方晴。阶前俯视蛟龙斗,槛外高悬日月明”的奇景。“瑞莲捧日”、“山寺雨晴”、“角山云海”、“栖贤佛光”被称为“角山四奇”。
明朝建立以后,山海关成了元朝残余势力不断侵扰的首冲之地,所以才把长城修得如此坚固。
明洪武二年(1369),北元大将也速乘明军不备,率领一支蒙古骑兵突袭永平府辖境。洪武六年(1373)冬,爱猷识理达腊麾下的骑兵,攻入山海关和辽宁绥中县一带,元军所过之地满目疮痍,有的地方被夷为平地,断绝人烟。
明洪武十三年(1380)冬,平章完者不花和乃尔不花,率数千蒙古骑兵从卢龙县北部的桃林口,进犯到永平府境内。明军在阻击元军时,永平卫指挥刘广的战马被射中,刘广坠地被杀。千户王辂受伤以后,临危不惧,仍镇定指挥部队抗击来犯的敌军,与增援部队会合后,分兵截击元军退路,并出燕河夹击元军,把元军击败。元军只好从沿海通道夺路而逃,王辂率兵乘胜追击,在今天的山海关一带,生擒了完者不花,乃尔不花侥幸逃走。
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很快就发兵东征山海关。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吴三桂,时任山海关总兵。那个时候,山海关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这边是李自成的农民军,那边是虎视眈眈的清军。
李自成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让被扣在京城的吴三桂父亲吴襄,写信劝降吴三桂,并且对吴三桂封官赏银。吴三桂收到父信,权衡利弊之后,决定率所部明军归降农民军。可是,当他率领军队入京谒见李自成,行至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的时候,却遇上了从京城跑出来的家人。
吴三桂从家人口中得知,身在北京的父亲吴襄,已经被农民军给拘禁起来,并且还被拷打。爱妾陈圆圆,也已经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给抢走。吴三桂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大军退回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