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大系之一,是经过长期发展之后,成熟而实用的武术套路与健身运动。太极拳有哪些入门的知识呢?就让我们通过太极拳入门知识的教学来了解下吧。
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
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
练拳时既不能让自己完全空着肚子,也不能使自己吃的太撑,而且在练习结束之后也不能立即大量的进食。另外早起练拳前好能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同时在练习完之后,好再稍微步行片刻,以便调和气血。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
不是的。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
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
昏暗的环境会严重地影响到眼睛衡量距离的作用,从而不能将正确的位置信息传递给大脑,然后就会影响到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的效果,从而影响到你的动作。当然这种影响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来进行改善的。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太极拳练功法则
(一)练理不练力
太极拳追求的不是你能够在运动中使出多大的力,而你在运动中能否展现出太极拳的理念。太极拳的原理在于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变化。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而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此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所以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和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心、肝、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此为本源之一。本源之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的用法和内涵,就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是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的整体的功力,在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内气充实了,全身犹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处何处能击。如《太极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