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陈式太极推手的习练技巧(2)

  陈式太极推手是陈式太极拳所特有的训练方法和竞技运动,是陈式太极拳用于散手技击的过渡阶段和方法。推手水平如何是衡量一名习练者功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要体现出太极拳“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拳术特点和拳理理论。

  太极推手一定要符合太极拳的拳理,否则就会变味。而想要在太极推手中融汇太极拳拳理和太极理论,是需要潜心研究和深入体会的。传统拳论内涵博大、语意深奧,使今天的年轻习练者不易尽解,因此如何用当代年轻人能够理解的自然科学的理论来解读太极拳理和推手技法,进而找出使习练太极推手的爱好者,短时间练成真正太极推手功夫的捷径,是我几十年在习练和教授陈式太极推手过程中苦苦探索的问题。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用力学理论对陈式太极推手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在推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这些心得与习练太极拳推手的同道们进行交流。

  一、棚劲

  “掤”,要贯穿整个太极推手的始终,掤劲本质上是力,必然符合力学原理,不必被一些玄虚说法和表面现象所迷惑。如把它神秘化,反而不易练出真正的棚劲。我们可用“牛顿三大定律”中的第一定律一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分析棚劲的本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勻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究竟是静止还是作勻速直线运动,这除了和参考系有关外,还要看初始时的运动状态。在推手时,一方只要保证与对方发出的力相等,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并且双方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时就攔住了,但必须注意支撑点这一问题,即避免双重。何谓双重?凡太极拳习练者,在行动练拳过程中,以双脚(腿)支撑身体重量者,均称为“脚下双重”。双手虽不支撑身体重量,但在练拳时,双手不分阴阳,用力平均,或在推手、技击时双掌用力,均称之为“手上双重”;而在习练太极推手中须更多注意避免脚下出现双重之病,这是因为掤劲不丢的根本就在于“力合一点于脚下”,且必须是一只脚的脚下,另一只脚必须是虚的,否则就会出现双重,就会拥不住。

  棚劲不丢的另一个关键是重心的下移,即习练时须尽量将重心下移至腰部以下,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很多初学推手的习练者向我反映重心在腰上下不去,这样不但腰的灵活性受限,而且处理不好腰部还容易受伤,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做到“含胸拔背、虚领顶劲”。需特别注意“含胸拔背”要做到位,并且能够通过调整“含胸拔背”的程度来调整重心的高低,进而使拥劲不丢且常在。

  二、虚实转化

  根据太极拳理论,一切动作内都有虚实,都必须分清虚实,从实际实施的太极推手动作轨迹分析,绝大多数动作的发动实际是源于脚下的直线运动,并通过脚下直线运动中虚实偏心的转化(脚下的螺旋运动),将力通过腰转化到上半身和上肢,进而发动上肢的圆周运动,主要体现为上肢的螺旋运动(包括手上的螺旋运动),只要把这些螺旋运动和圆周运动中的圆走完美,并适时将对手发出的力引向某一圆的切线方向,对手就会遵循杠杆和离心力的原理而跌出,但要想干净利落地完成这个动作就必须保证完成这个圆的整个过程中,圆心不能有任何方向的偏移。保证圆心不偏移的前提是拥劲不丢(以上陈述的是偏重于用力学原理对推手运动中具体手法的剖析,未涉及到练功。在实际的推手训练和比赛时,是需要平时综合训练积累的功力和正确的手法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化解对方劲力的,“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通俗地阐明了练功的重要性)。如想要达到拥劲不丢的境界,下盘的力量和恰当的虚实转化是根本和基础,而欲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只有靠平时多盘架子、练桩功和练缠丝劲,所以技巧、手法的掌握和练功皆不可偏废。

  三、沾、连、粘、随、不丢不顶↓↓↓↓↓

太极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