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是攻防技击的方法,也称为术法,拳架动作的一招一式称为招式,所有招式中都必须含有攻防技击的方法,这就是招中有术,也称招中术或招术。招术的锻炼是由大到小,“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从大圈练到小圈,再由小圈练到无圈,其实无圈亦有圈,此圈极小而已,至此阶段即为无招,所谓“无招胜有招”。凡是搏击竞技艺术,如太极、少林、形意、八卦、劈挂、通臂等拳术,包括擒拿、格斗、摔跤等,其拳势招式中都有术法的内涵,即招中有术,也称实招。在技法的变化中也有虚招,这是转移对手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但虚招中同样有术的含义,而且还讲究一招多用。虚招不等于空招,虚中有内涵在,空是空洞无物,例如目前所普及流行的全民健身活动,象太极拳操、太极剑舞、扇子舞等,只是随着音乐节奏而舞动手足,从外表看象是武术的招势,其实招势中没有攻防技击的术法内涵,这叫空招,是招中无术,所以只能称做拳操而不能称为拳术。
三、内劲的形式与类别
知道了内劲与技法的关系,就不会将两者再混淆不清。就按太极拳八大手法而言,如果没有内劲的贯注,只能称做是单纯的招法或术法,例如掤法、捋法、挤法、按法、采法、挒法、肘法、靠法。有了内劲的贯注,才是招术与内劲结合而成为各种不同的劲别,例如掤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等,也称为太极拳基本劲法。任何技法必须贯注以内劲,才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技击效果。
内劲在明暗长短形式上又分为明劲、暗劲、化劲三大类。明劲也称长劲,动作起落转动明白顺遂,劲力和意念绵绵不断,有延长放远的作用。暗劲也称短劲,外形动作较小,劲力攻击距离较短,力透对手的筋骨及内脏,具有突然性及爆发性。化劲是化解对手向我攻击的一种劲力,动作以轻柔而顺势牵引为主,完全以神意及气势运行,是意念与全身内外高度协调的结果。从上述三类内劲中又可分出许多不同形式的劲别,如沉劲、合劲、开劲、拿劲、承劲、定劲、寸劲、截劲、提劲、问劲、喂劲、冷断劲、弹抖劲等。其中沉劲是松沉下按之劲,合劲是凝合聚拢之劲,开劲是打开分化之劲,拿劲是拿锁控制之劲,承劲是承转接连之劲,定劲是钉住控定之劲,寸劲是起收突发之劲,截劲是堵截化解之劲,提劲是上领提引之劲,问劲是试探询问之劲,喂劲是在教学时为学员提供适当力度,犹如给婴儿喂奶的劲法,冷断劲是迅猛冷绝之劲,弹抖劲是松弹抖击之劲。上述所例举的劲别,都属于内劲与技法相结合的基本劲法,是在各种不同招式和不同技法的运用中,以内劲贯注而形成的各种劲别。
内劲在结构类型上可分为六种模式,即为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称为六合劲。尽管内劲在表现形式上名目众多,但都离不开这六种结构模式,根据不同术法结合不同结构模式,以内劲贯注即成为各种劲别。此外还有浑劲、懂劲、听劲、硬劲、刚劲、柔劲等说法。初学者不可能懂得各种劲别和劲的层次,所以使用的都是浑劲,这也是必经之路,通过不断锻炼就逐渐对内劲有了认识,这称为求懂劲的阶段。懂劲就是要知道自身的劲别,还要知道对手的来劲,要了解对手的劲,那就要锻炼听劲,听劲并非用耳听,而是锻炼手臂肌肤的感知能力。硬劲是直接使用的刚硬强攻之劲,太极拳中一般不适用,刚劲是沉重刚猛之劲,以攻击的一瞬间为用,柔劲是柔绵圆润之劲,适用于化解及防守。刚不等于硬,刚中也不可无柔,柔不等于轻,柔中也不可无刚,太极拳的内劲讲究刚柔相济,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所谓:“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四、内劲的蓄发
蓄劲,就是能量的积蓄和聚合;发劲,就是能量的释放和猝发。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心解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太极拳锻炼有“含胸拔背”和“一身备五弓”之说,其实拔背就是为形成身弓的方法,加上两腿脚和两手臂的曲蓄便形成了五张弓状,五弓状态就是张弓蓄劲的过程。身是一张弓,脊椎就是弓弦,架箭拉弓时下弦根部在长强,上弦根部在玉枕,中间箭矢拉力支点在夹脊,夹脊一松箭便放出,是谓“力由脊发。”发劲时必须是五弓齐发,身躯部位松沉由含胸拔背而变为尾闾中正及胸宽腹实,四肢也由曲蓄有余而变为伸展,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在求直中仍应留有微曲余地,这就是内劲蓄发的全过程。蓄劲是外虚而内实,是敛、是吞、是吸;发劲是内虚而外实,是放、是吐、是呼。古人云:“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内劲的猝发在于一瞬间,又是全身上下内外动作的协调一致,太极拳发劲讲究的是整体劲,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是发放整体劲力的外形要求,要诀云:“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内形要求就是意念、内气、劲力的内三合,应与外形动作完美结合,一气呵成,才称为整劲,否则便成散乱。
古人又云;“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这都是形容内劲蓄发是在一瞬间的快捷程度,内劲蓄发也象电闪和雷鸣那样迅猛,电光的一闪与雷鸣声紧密结合,使人惊心动魄!太极拳内劲的猝发也象雷鸣电闪可以结合发声,称谓“哼哈二气”,此声必全由丹田发出,因为丹田既是劲源又是声源,凡是唱歌唱戏都必须是丹田发声。根据动作的纵横曲直,发音也有高昂与短促之分,使形与声合一而对外界事物产生共鸣,这也是一种以声夺人的方法。劲力发放时由于各人个性和锻炼习惯的不同,各人所发声音也不尽相同,一般发音如;哼、哈、咳、嗨、业、噫、吭、呵等。有人比喻太极拳发劲象木匠师傅打木榫,要入木三分,就是要求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李亦畲的撒放秘诀就阐述太极拳的运劲和蓄发方法,为擎、引、松、放四字,拳诀云;擎起彼身借彼力(其中有“灵”字),引到身前劲始蓄(其中有“敛”字),松开我劲勿使曲(其中有“静”字),放时腰脚认端的(其中有“整”字)。太极拳的劲力由内部发出,故称内劲,在蓄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在擎、引、松、放四字中,又包含着“灵”、“敛”、“静”、“整”四字。太极拳所使用的是一种内击力,这与外家拳的用力不同,外家拳所使用的是一股冲击力,蓄发必须收得紧冲得直,发力就大,其外形动作的幅度也大。太极拳讲究的是挨着何处何处发,而且在粘住对手顺着圆弧形线路任何一点,毋须将手收回处处可以将劲力发放,所谓头、手、肩、腕、肘、背、腰胯、膝、脚全身九节劲,节节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