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释“双重”
不能运化者,虚实不分,开合、粘走不能相济,为“双重”。“双重”是练功中的一个过程,通过长时间逐步的正确身法的习练,去掉了不正确的,正确的上了身,“双重”就会改掉,同时这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太极”两宇出自《周易》。太极拳系中华武术的一个拳种,因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及表现形式区别于其他拳术,且又经过历代武术先哲们的精心锤炼,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故后人称之为太极拳。太极和太极拳是两种学问,学习太极拳者要分清。击技是传统太极拳术的灵魂,要以武术的规律来思考它,要按太极拳的功理、功法来专心致志地修炼,否则,只能枉费工夫。
十五、释五宅诀中的“呼吸”
武式太极拳中的呼吸,是“开合”的代名词,指“内劲”在体内的升降。而不是指人的肺部呼吸。太极拳系自然之道,肺部呼吸要求自然。
十六、 释“腾挪闪战”
腾:为开、为发。
挪:为合、为蓄。
闪:接定彼劲,使之劲头落空。
战:发内劲时,运劲如百炼钢,要有摧枯拉朽之势。
十七、释“粘黏连随”
指经过长时期的按身法的要求练功,知己和知人功夫都达到了舍己从人、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的阶段。
粘:我顺人背谓之粘。
黏:劲断意不断谓之黏。
连:不顶渭之连。
随:不丢谓之随。
十八、释“起承转合”
起:即一搭手接对方皮肉之形。
承:接定彼骨之劲,即物将掀起。
转:内劲由脚跟注于腰间,施于两膊,形于手指。开也,发也。
合:内劲由原劲路回注于腰间,蓄也,拿也,拨也。
十九、释“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
(1)武秋瀛云:“合即拨也。”
(2)指按照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的要求,自己守住规矩反复锤炼,明师点传,达到神不外散、神气鼓荡,周身无有缺陷,周身一家才能得机得势,舍己从人,才能达到引进落空的功夫。
太极拳论
太极是由无极生成,又孕育阴阳变化。运动时阴阳分开,静止时阴阳合成一体。动作不可过份和不足, 要随对方变化而伸展。对方刚猛打来,我以柔化应接, 这叫作“走”;我变成顺势,占据主动,使对方陷于被动、劣势,这叫怍“粘”。对方快,我反应也快;对方慢,我随之也慢。虽然变化千千万万,然而道理却始终如一。由招法熟练逐渐明白劲力的变化规律,再由明白规律进而达到运用自如。如果不是长期用功锻炼,绝不能一下子宽阔精通。
头要自然向上顶起,气要向下沉落于小腹。身体不可俯仰歪斜,动作要忽隐忽现,变化莫测。对方攻我左侧,我左侧变虚;攻我右侧,我把右侧隐蔽。对方向上仰攻,我升得更高,使其摸不到;对方向下攻击,我变得更低,使其感到深不可测。对方进,我就退,使其长不可及。对方退,我就乘势进逼,使对方感到更急促的压力。力量要判断准确,一根羽毛的重量也要分辨出来;感觉要十分灵敏,蚊虫落到身上也要有反应。要做到人不能知我,唯独我却知己知彼,对其了如指掌, 英雄所以无敌于天下,都是由这个缘故而取得的。拳法流派很多,其架势虽有不同,但都不外是以强欺弱, 以快制慢罢了 !有力打败无力,手慢输给手快,是人的先天自然能力,绝不是练功后取得的本事和作为。仔细分析一下,太极拳歌诀中“四两拨千斤”的一句,显然看出不是大力取胜;再看看七八十岁的老人抵抗一群人的情景,单纯靠快速怎能办得到呢!
身型、身法要象平准一样中正,转动要象车轮一样灵活。对方用力进攻,我要放松,将力偏向另一侧, 就会随对方来势而屈伸变化。反之我也用力相抗就形成“双重”,造成双方顶牛的局面,自然停滞不前。常常 看到下了多年苦功仍然不能柔化运转的人,一概都是自己造成受制于人的局面,这就是没有领悟到“双重” 毛病及其危害的缘故!
要避免这种毛病,必须明白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取得主动就必须走化,以退为进,只有走化运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控制对方,以柔克刚。走和粘密不可分,正如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阴阳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依托,才算懂得了拳法的规律。明白了规律以后才能越练越精,通过牢记和反复思考实践,就会逐渐达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的地步。
结语:太极拳论深深的影响着太极练习者,看了上面的文章你对太极拳的理解是不是多了几分呢?学习太极应该在各个方面学习,千万不能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