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套看似柔软自然的健身运动,其实,它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劲力的,那么,练习太极拳怎样进行发劲练习呢?又有哪些手法运用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及其原理。
太极拳发劲训练与手法运用
关于发劲,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盘架子时练,这是基本的。盘架子至二三年后,即应心存假想之敌,所谓“无人若有人”,尤其在定势时要学会发劲,意到气到劲到。陈氏太极拳发劲比较明显,杨氏太极拳大架、中架的发劲已趋向隐于内,但有志练太极真功者,在定势时仍要注意发劲。杨氏老架(亦称“小花架”)的发劲虽较陈氏为柔,但仍较明显,其中有不少动作是发二回劲的。至于杨氏太极长拳(亦称“小架”、“快架”)的发劲,不但刚柔相济,迅疾异常,而且还带吐气发声,这是一;杨家秘传“太极八段锦”,则是专门练气、练劲的,一共八段,对于全身的九节,掌拳肘腕肩腰胯膝脚,都有专门的锻炼方法,这是二:可将太极拳37个不同的拳式,逐一单个地进行练习。必须注意的是,练架子时,年轻力壮者可尽量练得低一些,步子大一些,以锻炼基本功,而单练时,步子应小一些,动作应快一些,因为与人交手时,步子不可能大,动作不能慢,要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是三;太极拳中有八种劲别,亦须经常单练,功夫才能上身。这八种劲是:退步跨虎为开劲、提手上势为合劲、白鹤亮翅为提劲、海底针为降劲、搂膝拗步为前进劲、倒撵猴为后退劲、抱虎归山为右转劲、肘底捶为左转劲,这是四:其五非常重要的,是一些太极宗师、大师们有不少关于打手(即推手)、散手发劲的要诀,必须认真学习,仔细领悟。
澄甫师祖曾说禄禅祖师讲过:“你要给你”、“咋打咋有”、“要哪儿有哪儿”的话。田师常说,健侯太师祖经常对自己说:“打手时打人,要打得对方两脚噔噔作响而弹跳出去,脚跟觉得疼,身上被打处不觉得疼,反而有松快之感才对!”少侯师祖发劲有“五字诀”:“薄、顺、短、脆、远”。发劲时,劲在本体,必须要透皮而出,此为“薄”;发劲,气先劲后,要周身一家,上下九节,无丝毫阻滞,此为“顺”;发劲的动作短小,此为“短”:发劲松快,干净利落,直指敌身,无所纠缠,此为“脆”。发劲时意念要远,此为“远”。澄甫师祖认为手臂要如绵裹铁,化劲要松净,放劲要干脆,将欲打人,步须偷进。放劲如摔杯,要摔就摔,要去就去,一有犹豫,不能放出人。并说:向上打,意欲将人击入地中;向远打,意欲将人拍透墙壁。打人要用哼、哈、咳三音,哼音上打,哈音下打,咳音远打。
陈炎林所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1943年6月由上海国光书局出版,1949年1月再版,此书内容实全为田师所授而为陈所记录的,其中《论劲》一节将沾粘劲、听劲、懂劲、走劲、化劲、引劲、拿劲、发劲、借劲、开劲、合劲、提劲、沉劲等25种劲别、技法分析得精微深入,大有益于推手与技击。并指出,此外尚有拨劲、搓劲、撅劲、卷劲、寸劲、分劲、抖擞劲、折叠劲及擦皮虚临劲等。太极拳之习练与爱好者,可读此书,这里不赘述。
另外,田师亦常对弟子说劲,今援引数则,以飨读者。
注意推手时,手不过膝,过即不拿,沾在何处.即在何处沉劲,见劲速出,气沉丹田,用劲如抛物;掤、捋、挤、按,每手中有五个劲.所谓借、化、入、截、沉也;发劲沉且长而震动全身者.其劲刚柔俱备.所谓阴阳相济者也;随曲就伸.人屈则随其屈而放之,人伸,则随其伸而放之,放人时,臂要直,不宜屈.劲在两臂如九曲珠,旋转自如.放人时.即成一大珠。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注意一些动作要点。
上面所引太极名家对于发劲的经典论述,当然对习练太极发劲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发劲要发得好,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内劲,二是要懂劲。多盘架子,勤练八段锦,经常抖杆子,内劲自会产生,还能不断增长。要懂劲,则还要多推手,除了与老师推,由老师领劲、引劲、喂劲外,与师兄弟推手也非常重要,时长自得沾粘连随之功,如无对手(旧称“相手”),或不常在一起,应经常想像以两臂摸劲,设想对手如何进攻,我用何法解化而反制之,年深日久,亦能懂劲。懂劲后才能愈练愈精,逐渐达到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地步。还需说明的是,内劲与懂劲,固然有一定标准,但这又都是相对而言的,也是没有止境的,所谓“技高一筹,无如之何”,说的就是此理,练功者能不终身勤勉吗?!
说到手法,先要明确两点,一是“着”与“劲”的关系,上面刚谈过,这里不重复。二是散手亦须粘随,练太极拳如不能粘黏住人,则不要与人动手。至于练手法的步骤,则首先要把架子中每式的用法烂熟于胸。一般手法,以平均每式3种手法计,37个不同拳式,便有lll种手法,也顿不算少。如果再加上另一种架子,又可再多几十种手法。接着再练散手的对打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