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技相合
和兆元所创的太极拳被称为“带理架”,是因为拳架以《周易》之理为指导,像其形(圆),取其意(阴阳、五行、八卦),用其理(阴阳变易、五行相克、天人合一)。《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人体有左右两胁,进而分两肩、两胯四大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八小节。和氏家传的《太极拳体用总歌》曰:“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圆为太极自象,运动时以走圆为基础,以身体相应部位的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等有阴阳关系动作的不同组合,形成太极拳一动无不动,周身协调,连贯圆转的运动特色。
以阴阳变化时产生的分、合劲力,形成太极拳千变万化的技击方法。一势之中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俱可呈现。和氏拳谱中和兆元所绘的“人身太极图”与《太极拳体用总歌》珠联璧合,进一步阐明了和式太极拳技理相合的特点。和式太极拳的传授有“装东西”一说,拳架不装东西为空架,装得早适得其反,装得晚苦练无益。要求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掌握不同层次的理论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特点,即所谓“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技。”和兆元在《太极拳要论》中指出:“理技相合,太极真谛,习者不可不详细揣摩焉。若理能守规,久恒自成也。”
“耍拳”理论
和式太极拳强调理法自然,行功走架又称“耍拳”,势势处处以后天引先天,顺乎自然。和庆喜在整理和兆元所传的《耍拳论》中写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氏太极拳独特之处”。所谓“耍拳”是指在行功走架过程中,要求自然、松柔、轻灵,如儿童玩耍一般自如,不必用意使气,更不能显示发劲。“耍拳”理论取法于道家的自然之道,《易》学阴阳之理及以弱胜强、无为之为之论。和式太极拳耍拳时,把轻灵自然比喻为: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把身体中正比喻为:打拳如坐轿,不贪不欠。身法要像先天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等。
把身体处处走圆比喻为: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如一棵大树挂满无数圆环,风摆树动,环环皆转,如轴如轮。把太极拳的技法比喻为:滑如池鱼、粘如鳔胶、软如棉花、硬如钢。耍拳的规矩以自然为根本。举一例说明,人在无意识状态下,举起手掌时的状态一定是侧立掌。此时,手掌是自然的状态,也就合规矩。和式太极拳的三直、五顺,三节、六合等要领,皆以自然为规矩。如三直中的身直之要领,除要求躯干不能左歪右斜,前俯后仰外。
还要求腰脊中正,人体脊柱的先天状态并无弯曲,后天不良的违背自然行为的增加,致使常有颈椎,腰椎疾病发生。和式太极拳以后天之方法使其回归先天自然状态。身法中正自然,有助气沉丹田,能练丹田先天之气,也是太极拳健身养生之道。身体正直,劲力上下通达,气血顺畅,合太极拳自然之理。五顺要求手、身、腿、脚、意处处顺遂。顺,则周身通达自然。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动作运用连贯。
使人体处于顺遂自然的佳状态。才能进退自如,把握先机,在技法上实现以顺制逆,我顺人背,避实击虚,以求四两拔千斤的省力的技击效果。总之,通过轻松自然的耍拳,达到身体轻灵圆活,无处受力。变化迅速,引劲落空。沾连粘随,急应缓随。劲力蓄备,把握先机的目的。“耍拳”理论的准则有三: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以中正平圆为用功方法。“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流派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
结语:上文中介绍了关于和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和它的历史形成、理论特色,和式太极拳是由太极宗师和兆元成立的,他让这一拳架不仅在技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与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