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于炎冰来到了饮食养生汇全集,讲解面肌痉挛相关知识。面肌痉挛,你是不是在生活中经常也会看到,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老人,面部会不自主的抽筋,这种就是面筋痉挛。这种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整个面部开始抽筋。那么面肌痉挛该怎么治疗,请看下文!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湖北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面肌痉挛的治疗
1、药物治疗:抗癫痫等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镇静剂如氯硝基安定、安定等对本病在发病初期有一定控制作用,对于病史较长的患者效果不明显。这些药物只能暂时控制症状,不能根治。
2、面神经封闭治疗:多使用A型肉毒素。反复使用也会产生抗体出现耐药性,疗效降低或无效。也会遗留病侧面瘫等并发症。
3、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有面神经疏理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等。但MVD也会带来血肿、听力障碍、面瘫、饮水呛咳、复视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也很难避免复发和无效。
4、中医中药治疗:目前的治疗药物很多,主要的治疗还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其临床有一定疗效。根据发病原因对症治疗,修复面神经,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
本期嘉宾介绍
于炎冰
于炎冰,男,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全国百千万科技人才。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显微治疗中心主任,脑瘫治疗中心主任。1986年就读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1999年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医学硕士学位。
1995年赴日本东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和女子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修,回国后一直从事显微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目前为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全国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枢痛学组委员、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客座副教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名誉主任及全国各地三十余家省市级医院神经外科技术顾问、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在2006年5月18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荣获2006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
面肌痉挛原因
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报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有“ 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HFS。以往认为:HFS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HFS,且上述血管可两者同时对面神经形成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HFS手术的预后。
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于:
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报道了一例CPA表皮样囊肿使AICA移位压迫到面神经导致HFS;
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HFS。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HFS。Hirano报道一例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HFS。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HFS。
其他因素
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HFS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HFS。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 HFS的改变。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HFS。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HFS,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遗传因素
此外,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家族性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