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太极拳有五大流派,和式太极拳就是其中的一个派系,和式太极拳还被人们称之为赵堡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注重理论、技术技法,坚持练习可以强健身体,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和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和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一、合顺中平
和式太极拳练习要求周身上下、表里,处处相合,使周身之劲融为一体。《九要论》中的第六部分写道:
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岂惟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和式太极拳不仅在技法上强调“合”的重要性,而且在编排上要求体用一致。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拳架怎样练,推手就怎样推。推手既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又可向散手过渡。盘架功夫的积累是提高推手、散手技法的本源。
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是和式太极拳动作的基本要求。手去身顺之去,腿去脚顺着去,顺脚时以后脚跟为轴,摆脚尖顺势而动。形以意统之,意顺形才能顺,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遂。内外一体,处处劲力通达,周身气血顺畅,自可达到健身养生和技击防身同修的效果。
和式太极拳又称为“尺寸架”。“尺寸”就是规矩,规矩就是自然。和式太极拳的“捏架”,就是将学拳者的身体各部置于顺遂自然的位置。在技法上还讲究以顺治逆,我顺人背,避实击虚,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之目的。
和式太极拳行拳作势要求身体不前俯后仰,不左歪右斜,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和式太极拳素有耍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的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静坐一样端正不偏不倚。走架时,意念守中,使动作规矩端正,不贪不欠,轻灵圆活。行拳走势,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守己在中,取彼也在中。占据中央之地,就掌握了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转换灵活,故和式太极拳把中正放在重要地位。
行拳走架时,两手之间、两脚之间、手脚之间、身手之间似有无形绳线牵拉,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作以圆或弧线的形态使身体的左右、上下、内外协调运转,使拳架动作紧凑圆活,形成身体各部位运动时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此消彼长、和谐妙合的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走架时动作和缓均匀,心平气和,呼吸自然,阴阳无偏,使气血、脏腑、经络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及养生的目的。练习时两肩要平,头顶要平,心要平。心平则气和,气和身自平衡,身不散乱。
二、轻柔圆活
和庆喜在《耍拳解》中说:“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气则滞。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达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9]轻则灵,灵则巧,轻巧灵便才能步入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随心所欲的境界。
和式太极拳强调柔是刚的基础,柔又能克刚。《耍拳解》曰:“柔者何也?柔。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由松入柔,柔不是目的,是走劲化力的手段,柔中求刚是目的。通过松柔自然的盘架,除去后天拙力,从而生出自然之劲,达到化僵为柔。
和式太极极素有“圈太极”“步活圈圆”的说法。行拳走势,以圆为宗,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内劲圆转。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膝、足、躯干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圆转连贯,“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通过正确的锻炼,形成内外合一,即成“浑圆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
和式太极拳步法灵活,进必跟,退必随,步运身行,能进能退,身自灵活。松关节,柔经络,使周身四大节、八小节节节贯穿,曲伸折叠灵活自如。故活在意,活在步,活在节。身灵手敏,活泼自然,沾连粘随,急应缓随,毫无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