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季面瘫
研究证明,夏季面瘫主要是因为天气炎热,大量汗液排出,全身汗毛孔开放,这时过度贪凉,空调温度过低,寒冷刺激会造成周围血管痉挛,局部循环障碍,使局部抵抗力降低,病毒乘虚而入侵犯机体,神经受到损伤而致病。>>>夏季开车 注意防空调病
用药指导
西医治疗面瘫一般采用消炎、扩血管、改变微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如激素,泼尼松每天30毫克,两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利用激素的消炎作用可减轻神经水肿,防止变性。因为神经变性通常在两周内完成,因此一定要早期应用激素;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和B12,可营养神经,促进末梢神经再生;微循环改善剂和血管扩张剂如654-2、地巴唑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等。中医对面瘫的治疗有许多古方、验方,如牵正散、八味蠲风汤、贝尔散、蜈蚣朱砂散等等。
二、鼻炎
不少鼻炎患者在夏季易复发。原因是患者在低温空调房间里久坐之后,突然走到室外时,气温骤然间的忽高忽低、一冷一热,容易引起鼻内毛细血管扩张、收缩过度,从而引发鼻炎、咽喉炎或导致原有症状加重。此外,封闭的空调室存在尘螨和灰尘粉末,这些物质容易侵入患者鼻腔,使鼻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复发。
用药指导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分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一线药物包括鼻内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物;二线药物包括抗白三烯药物、抗变态反应药物、细胞因子调节剂、炎性介质拮抗剂等。在国内应用的鼻内皮质类固醇吸入药物有伯克纳(丙酸倍氯米松)、辅舒良(丙酸氟替卡松)等。>>>六大绝招帮你战胜空调病
其中伯克纳是唯一的非处方药物,优点为用药剂量少,可直接作用于鼻黏膜,副作用轻,使用方便。抗组胺药物其特点是可口服、起效快,能消除鼻、眼和咽喉的症状,但对舒缓鼻塞效果较差。第一代抗组织胺药以扑尔敏为代表药物,因为具有中枢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易引起嗜睡,现已基本不用。现在应用的第二代药物,如特非那丁等,基本没有第一代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抗胆碱能副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临床应用广泛。膜稳定剂即鼻黏膜肥大细胞稳定剂,其代表药物为色甘酸钠,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从而阻止过敏症状的产生。此类药物对鼻痒、喷嚏和流涕的治疗效果优于鼻塞的治疗。减充血剂又名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常用有的麻黄素和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剂用于鼻黏膜的目的是治疗鼻鼾、鼻部止血和鼻部手术时延长麻醉药效力。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反跳性鼻塞和药物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