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流派众多,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百花齐放,万家争鸣,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太极拳呢,选择何种流派加以锻炼是很多人疑惑的问题,今天小编就跟您探讨一下各个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太极拳 各大流派该如何选择
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1.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编,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
陈式第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
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陈氏太极的另外一个分支是中国温县南冷架太极拳。
学太极,到温县,尽人皆知。温县太极拳系“陈家沟,南冷架及赵堡架”三个支脉。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蕴含的中国太极传统哲学文化的深奥,古风浓郁,架式的纯正内家拳。南冷架一直为嫡传功夫,在第四代嫡传南冷太极功夫大师,秦毅风的改良修正了古传太极的繁杂,使南冷太极更加突出实战的作用。南冷太极,发劲呼呼生风,招招有法,式式严谨,气血贯通,刚柔并济,堪称太极拳家族中具古法韵味,遥接高风者,高屋建瓴。>>>太极拳 流派纷呈百花齐放
“南冷架”严格按照古法走经络,行气血,调五脏,促代谢,鼓荡真气,强筋壮骨。对敌实战搏击,则攻防兼并,长于“四两拨千斤”,周身劲气,劲若缠丝,绵绵不绝,认真习练2--3年,功力渐深,犹如“临深渊履薄冰而气定神闲,激水中流而心有大荒”之神妙体会。
2.杨式太极拳。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酷爱武术,向陈家沟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学成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
后来,杨露禅根据实践,不断发展已有拳架,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太极拳,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区有传,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出手见红”,在京都留下“拳打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佳话,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有“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之说,为太极拳在高手如云的北京树立了威名,并继而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
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
因此,杨式太极拳是流传广的太极拳,据统计,全球有三亿人在习练杨式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强调技击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杨澄甫有五大弟子,号称五虎将:傅锺文,褚桂亭,田兆麟,陈微明,武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