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极拳在生活中人们缓缓展示,相信只有自己切身体会到精髓的人才知道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才能真正体悟太极拳,而且太极拳的“五字诀”也是对太极拳感悟的好诠释,到底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哪些?五字诀又是什么呢?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体悟太极拳“五字诀”
心静
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无力,咱也无力,咱意仍在他先。要时时刻刻,用心用意,人家挨咱何处,心便想何处,不丢,不扁,不顶,不抗;我挨人家何处,心便用在何处,不顶,不抗,不丢,不扁。此都是用意,不是用力。照此天天练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功夫便能上身,而后久而久之天天练,就可达到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
身灵
身灵,就是说形体要灵动,活泼,不可呆滞。呆滞,则进退不能自如,如此绝对不可以。必须满身轻利,灵动活泼,“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达到推手练功时,对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对方骨里。
要想身灵,必须体如雷达,侦察试探,凭借感应,反馈信息。为此,全身关节须节节松开,且一气贯穿,轻松灵活。对方左来我左虚,而右去之。这就是左为“阴”来右为“阳”,“阴阳相济”;左为“走”来右为“粘粘走相随”。右与左相同理。
推手练功需“气遍身躯”,如轮旋转;周身上下,相随相通;内外一体,不可散乱。如果感到形体散乱不整,需研究、体悟腰的运行和步法的应用。
推手练功,须“以心运气,以气运身”,舍弃自我,随从对方。只有如此,才能得心应手,身能从心。虽是由我所为,仍是随人所动。
推手练功,不可自我盲动乱动,如果妄动胡动,必然自身僵滞,导致被动。舍己从人,随人所动,便能轻灵活泼,感应灵敏,便能掌握好对方形体运行的尺度与力度,尺寸分厘毫,了如指掌;斤两锱钱铢,丝毫不差。前进后退正好好,一点儿也不差;左顾右盼可巧巧,恰到好处。如此久久,功夫则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越来越妙。
气敛
先说“敛”字,敛,是收敛的意思,可以引申为集中、聚合之意。气不可散漫、散乱。气务必收敛于脊骨之内,聚合于周身骨髓之中。气要流行遍布于周身,无处不有;气要贯注于体内骨髓,无微不至。吸气,为合为蓄,蓄势待发,“泉清水静”;呼气,为开为发,汹涌澎湃,“倒海翻江”。吸气,可将人提得起,拿得起;呼气,可将人按下去,发出去。务必明白这都是“以意运气”,都是在内里运功夫,不是“用力使气”,不是在外面做动作。
劲整
推手练功,务必“顶劲虚领,丹田气沉;肩沉肘坠,腕舒指通;腰松胯活,膝纵步灵;明了阴阳,虚实分清;一身之劲,练成一统;中正安舒,八面支撑;一动俱动,一静俱静”。
推手练功,发劲要有根源,劲源于脚跟,经腿上行注入腰间,发于脊背,通于掌指。发劲须精神贯注,思想集中,凝神敛气,在对方劲儿想发未发之际,咱则明察秋毫,了然于胸,我劲不先不后,接定对方劲路而入之,如汽油猝然遇火,似枪弹骤然出膛,这也是“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
推手练功,随对方前进,咱后退之;随对方后退,咱前进之;前进后退,随进随退,如影随形,丝毫不乱。推手练功,随人所动,于曲线弧形运行中求直发直射。推手练功,不蓄不发,蓄而后发,借机、借势、借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神聚
神,指心神,精神。神心,须集中;精神,须贯注。 可把“炼精化气”想得过于神秘,“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窃以为这就是“炼精化气”。不可把“炼气归神”想得过于玄虚心神集中,精神贯注,聚精会神” 就是“炼气归神”。神气贯注,气势需要含蓄,藏无穷变化于其内。开合,须遵规合矩,度有方。虚实概念,务必明确;虚实变化,务须清晰。左虚则右实,左为“阴”来右为“阳”;右虚则左实,右为“走”来左为“粘”。虚,不是松懈、松弛、松散,不是虚无缥缈,虚中要含有实意,要富有变化的气势;实,不是生根不动,不是填实占煞,实中需要含虚,须精神贯注而灵动活泼。推手练功关键变化在胸中与腰间,在内不在外。凡力都是从人借,气由脊骨发出去。气如何由脊发出?气由两肩收于脊骨,由脊骨注于腰间。气如此由上向下行,这就是“合”。气由腰间行于脊骨,分布发放于背臂,通达于掌指。气如此由下而上行,这就是“开”。合,是收是蓄;开,是放是发。明确开合之理,便知阴阳之道。能够明此达此,练一天功夫,就会有一天进步,天天练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功夫就会达到时时主动顺遂,随心所欲而处处从心如意。
从以上太极拳“五字诀”,是指“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所著。现根据本人多年练拳之心得,谈一些对“五字诀”的练用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