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5养生堂:董建勋讲处理小伤口的注意事项

民福康养生 > 养生节目 > 北京卫视养生堂

图文作者: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责编:周伟

发表时间:2024-12-06 09:52

  编者按:生活中我们往往火忽视一些小的伤口,往往这些小伤口会出现大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这些小伤口呢?在处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讲解。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董建勋,讲不可忽视的小伤口。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忽视小伤口 可出大问题

  这里说的“伤口”,是专指外伤所造成的伤口。外伤所致的伤口可以是两种形式:表面皮肤、黏膜没有破裂(闭合性伤);表面皮肤、黏膜有破裂(开放性伤)。

  如果仅是表面皮肤、黏膜破损,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伤者常不以为意。但事实上,皮肤、黏膜的破损已使机体正常的防线出现了缺口。

  众所周知,许多足以威胁人类健康和性命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物,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完整时,是不能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为害的。例如,麻风病病菌、艾滋病病毒、破伤风病毒……都不可能超越正常的皮肤、黏膜屏障;就连几分钟内可致人死地的蛇毒,对完好的皮肤、黏膜也发挥不了毒性作用。

  然而,一个小小的伤口,就足以使上述那些危害人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的微生物进入体内。大家都熟知的白求恩大夫,在抢救伤员时划破了手指,但他为了抢时间救治伤员,没有及时处理自己受伤的指头,结果细菌就从那小小的伤口侵入他的体内,终导致白求恩大夫不幸逝世。

  表浅擦裂伤 亦须防感染

  对于皮肤表浅的切割伤和机械性摩擦伤来说,简便、有效的消毒药就是碘酊(亦叫碘酒)。2%碘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外用消毒药,它不会腐蚀伤口,用它涂抹伤口时所引起的疼痛是非常短暂的;它对防治伤口化脓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都有显著的作用。

  通常可先用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等清洁的水,冲洗伤口局部,再涂以2%的碘酊,或直接用2%碘酊涂抹伤口。然后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或暴露伤口,48小时内避免沾水。如果没有碘酊,也可以涂抹红汞或酒精。但红汞与碘酊不能同时使用,以免中毒。“风油精”、“酱油”等并无消毒效果,而“云南白药”、“三七”等中成药也不能消毒。

  伤口小又深 要敞开暴露

  由尖而长的东西刺入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刺伤”,其伤口多数小而深。由于这种伤口深而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充塞,是容易感染破伤风厌氧性芽胞杆菌,也是有利于这些杆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的“缺氧的环境”。

  故对待诸如本讨论案例的那种锈钉刺伤的伤口,除对伤口周围的皮肤用碘酊进行消毒外,应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或湿敷,并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此外,这类伤口不能缝合、包扎,应把创口敞开,充分暴露,从而去除破伤风厌氧性芽胞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要知道,正确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步骤。

  在伤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单位(小孩和成人用量一样,注射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法注射),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重要补救措施。有时候,伤口虽然不深但污染严重,或有皮片覆盖的,也必须做好伤口的清创,不缝合、不包扎伤口。

  对于伤口污染严重或在受伤24小时以后,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则破伤风抗毒素需要用加倍的剂量。预防破伤风的可靠方法,是在平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使人体产生抗体。一般注射3次,有效期可保持10年。 动物抓咬伤 预防毒播散

  狂犬病一旦发病,则百分百死亡。所以,被猫、狗抓咬伤,应立即用大量的肥皂水或淡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时间一般要达半小时以上,以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冲洗后可用2%的碘酒以及75%酒精涂抹伤口,但不要包扎,并及早带孩子注射狂犬病疫苗;此外,必须按规定注射五次。当狂犬病从潜伏期转入前驱期时,再注射狂犬病疫苗就没有效果了。

  如被毒蛇咬伤,伤口可能只有几个“牙痕”,但蛇毒已经被注入伤口内。此时必须迅速用止血带或手帕、绳索、布条等,在伤口近心端(指离心脏近的一侧)5~10厘米处进行绑扎,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但必须每隔30分钟,放松绑扎2~3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绑扎后,一是用清水、肥皂水等,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有条件时可用双氧水、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二是用小刀按毒牙痕方向,纵切或十字切开皮肤(不要太深,切至皮下即可),以便于排出毒液,如有毒牙残留要挑去毒牙;三是在伤口处用吸奶器、拔火罐吸出毒液(如口唇的黏膜无破损,也可用口吸吮伤口,边吸边吐,再用清水漱口)。必要时还可用火柴直接烧灼伤口,破坏蛇毒。经过紧急处理伤口后迅速到医院,进行抗蛇毒血清等治疗。

  伤口内异物 应分别对待

  异物残留伤口内易致化脓感染。对于伤口内的异物,一般是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消毒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包扎伤口。但自己在家中处理伤口时,对伤口内的异物则要谨慎分别对待。

  例如,有断针、金属片留于伤口内者,表浅、肉眼可见的,则可将家用钢针消毒后,用钢针将其挑出;位置比较深的,特别是伤口表面不可见的,则不宜在伤口内盲目挑剔、钳夹,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

  再如,若竹棍、板条之类刺入皮肤,应考虑拔出时可能会有倒刺,可造成更为麻烦的异物遗留。一些异物位置较深或处于重要器官组织附近,甚至就位于重要器官组织内,尽管看起来很容易取出,也不要急于将其取出,以免进一步损伤附近的神经、血管及其他重要器官和组织。

  对这些自己没有把握、取出过程可能发生意外的伤口异物残留,应交由医务人员去妥善处理。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董建勋

  董建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点专科(中医外科学)主任,入选北京市中医药125人才培养计划Ⅰ类人才。现任北京中医医院外二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年,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有较熟练的外科操作技能,对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能较熟练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佳。近十年来,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对周围血管病中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糖尿病足等疾病具有扎实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基础。在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RS)、应用中医“多元疗法”防治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证型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年来,率先在国内提出“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理论并积极开展“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涉及普外科、中医周围血管病专科、中医外用药、细胞生物工程、《中医外科学》教材体例修订等多项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参编医学专著十余部。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