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血糖一直困扰着很多的中老年人,那么我们如何如何来控制血糖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讲解。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胡欣,讲如何控制血糖。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心得之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态对糖尿病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当今糖尿病已经“大众化”了,我成了“糖人”,不足为怪。既来之则安之,只要我能够勇敢面对现实,树立必胜信心,科学施治,迎糖而上,糖尿病没有什么可怕的。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我上网,先后注册了甜蜜的家园、糖友网、怡康等糖尿病论坛,在糖友们的帮助下,学到了不少糖尿病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初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治疗之路。当然,在这之前,我也痛苦过。但是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在这两者之间,我选择了快乐。
心得之二:告别坏毛病、坏习惯
以前,我曾经有过太多的坏毛病:不运动、贪吃、抽烟、酗酒、熬夜……,正是这些坏毛病、坏习惯,才使我成为了“甜蜜的家族”的成员。今天的我,DM了,我毫不犹豫地戒掉了烟、酒,适度饮食,按时作息,每天晚上10:30准时睡觉(特殊情况除外)。此外,我还坚持散步、快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多项有氧运动。
心得之三:从严治嘴
糖尿病患者健康第一步,就是从严治嘴,你如果抵挡不住美食诱惑,放开了自己的嘴巴,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血糖会不断升高。
我的饮食原则是:
1.主食(米、面类)一般按要求分配,如果饥饿感强烈,则多吃蔬菜。
2.主食方面经常吃一些粗粮,如玉米、荞麦、豆类。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晚餐都要吃一小碗苦荞粑粑。副食则多以蔬菜、瓜果为主,对一些于治糖有辅助作用的食物,我会经常吃,如苦瓜、柚子皮(作菜)、番石榴、雪莲果,近血糖比较平稳,每天吃一个苹果。
3.总量控制,弹性分配。我的情况是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常常不听话,所以经常采取分餐的方法,一餐分成两餐吃,然后在两餐之间(上午10:00,下午16:00),再吃一“餐”。但注意总量控制。(有的朋友把少吃多餐理解成每餐比正餐吃得少一点,然后在两餐之间再吃一餐,这样就超量了,是不对的)这样既解决了饥饿的问题,又控制了血糖升高的速度。我的空腹血糖正常,所以睡前通常冲一杯麦片吃。
心得之四: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我的运动有固定的时间表】
5﹕40起床,6﹕00步行到公园练气功《八段锦》打太极拳
餐后活动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早餐后1小时:快步走40分钟( 140步-150步/分钟);
中餐后1小时:爬楼梯36层;
晚餐后1小时:散步30 分钟;
睡前:练气功《八段锦》一遍
注:上街通常不搭车,以步代车。
【2.弹性安排运动强度、运动时间】
开始发现糖尿病时,由于心里比较紧张,盲目地“管好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每天快步走1小时,或爬楼梯60层,搞到自己很辛苦。后来血糖平稳一些了,自己知识也多一些了,我学会了根据“脉率”和“心率”来确定自己的运动时间和强度。现在我的运动调整为:早餐前6﹕00-8﹕00练气功、打太极拳,早餐后1小时不运动;午餐后1小时爬楼36层或快步走30分钟;晚餐后天气好时散散步。血糖很平稳时,干脆停几天运动。
通过练气功、打太极等多项体育锻炼,现在的我,身体好很多,气血比较旺,显得很精神,现在可以一口气轻松地爬三十多层楼梯,一点也不感觉累。 心得之五:勤于检测,心中时时有“血糖”
根据自己的病情,我采取的治糖方案是“饮食干预+运动治疗”, 自我检测血糖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对每一位DM患者都非常重要,这一笔钱决不能省!!!)。自我检测血糖水平,可以为自己提供必需的信息以及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如果不作规律的血糖测定,就不能了解自己的饮食、运动和药物疗法是否有效,也不知道何时应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案。
从发现病情至今,整整10个月了,开始住院强化治疗14天,出院后服药大约1个月血糖平稳,经得医生同意减药,又过1个月血糖还是比较平稳,经得医生同意停药,现在停药整整7个月了,我的空腹血糖一般维持在4.0-5.0之间,餐后血糖大多维持在7.0 -9.0之间。基本上做到“餐前不低,餐后不高”。4月20日常规检查40多项,除尿酸略微偏高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属正常,糖化血红蛋白目前在6.0~5.9之间。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胡欣
男,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主任药师,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医院药学研究和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药药动学新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药物疗效的群体分析;药物临床路径研究;医院药物安全警戒研究。担任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山东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药学书籍三部,参加编写书籍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