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然界为什么只有人才能直立行走?这和我们的身体构造有什么关系?一个年轻的警察经历了一场车祸之后,如何才能再次站起来?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陈山林,主题是人为什么能行走,陈老师将与您说一说人类行走的秘密。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人为什么能行走?行走的秘密
科学家们发现在直立行走时人类的负重极限与步伐和步行方式有很大关系,同时他们还发现人类进化为双足直立行走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此前学术界一直认为的是为了节省体力的需要,人类是因为便于携带重物而进化成双足直立行走。
人为什么会进化为双足直立行走
美国马塞诸塞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后发现,由于人类双足直立后并不能省下多少力气和能量,相反这样要比此前消耗更多的体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双足直立行走与节省体力和能量基本没有任何关系。众所周知,人类可以直立行走是人类与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大区别之一。
至于人类为什么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两足直立行走的进化过程,很多科学家都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美国马塞诸塞州州立大学生命科学方面的博士乔·沃特森(Jo Watson)表示,“新的研究表明,只有在直立行走的条件下,人类才能大限度的解放上半身,才能够方便的运送物品,我们认为,便于负重是促成人类进化的原因之一。”
步行和负重对于人类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马塞诸塞州州立大学的科学研究团队为了搞清楚直立步行和人类负重情况的关系,对七名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成年女性作了氧气消耗量观察实验。
其中这些女性每人都进行了两次的载负实验,她们第一次两手各携带一个重5公斤的婴儿模特;然后第二次时每人只用一只手携带10公斤的婴儿模特。沃森透露,“我们通过实验来对人体携带重物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搞清楚人类在直立行走时携带10千克的重物时,到底消耗了多少能量。而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直立步行和负重促成了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负重极限是多少?
在实验中,科学家还对比了18-30岁之间的女性和男性的负重实验,甚至还对婴儿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负重实验。但是据科学家介绍,相关的数据表明,人类的负重极限与人类步行时的步伐和方式有关,得出的实验结果只能在均值范围内有参考价值。在25名18-30岁的实验对象的测试中,步伐的均值与负重的均值处在一个正比例的范围之内,马塞诸塞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负重极限值在9.0-11公斤之间。
科学家表示,对一些女性来说,由于在直立行走时的步行方式和步伐上与男性不同,女性的负重极限可能要超过男性。另外,婴儿的模拟负重实验表明,婴儿的负重和母亲的影响有关。在对女性手提婴儿模特的实验中科学家就发现,这些婴儿模特所承受的压力数值在不断变化,而在计算机模拟中,1-2岁的婴儿的负重数值在0.5-5公斤之间。
而对于未来的计划科学家们透露,他们正在继续对人类双足直立行走过程中的负重情况对人类进化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历史进化过程终将会清晰的呈现在世人眼前,使得人类能对自己的过去有着更为详尽的了解。据介绍,科学家们已经将他们的这一新发现发表在的生命科学期刊《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中。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陈山林
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同年分配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工作至今。2003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取得硕士学位。2000年,赴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学习腕关节镜技术;2003年,赴英国学习微型外固定架技术;2005~2006年,由卫生部和教育部公派赴日本新泻大学综合病院学习,进行周围神经领域的研究。
师从于手外科专家韦加宁教授和田光磊教授,在周围神经损伤和腕关节损伤的治疗方面均有一定造诣。拥有出色的显微外科技术,先后参与完成两例十指离断再植手术(主刀1例),完成手指再造手术60余例。
1995年,“十指离断再植”手术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0年,“腹部两层皮下组织瓣在手部晚期复杂损伤中的应用”获第三届全国骨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一等奖;2001年,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003年,“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手部骨折”第一届全国骨科学术论坛论文三等奖等。参与编写(译)专业书籍8部,主译2部,发表论文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