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0央视健康之路:王岩讲如何避免滑倒受伤

民福康养生 > 养生节目 > 央视健康之路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周伟

发表时间:2012-12-29 15:32

  编者按: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滑倒的,那么滑倒后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受伤的可能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讲解。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王岩,讲滑倒后如何避免受伤。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受身的主要原理:

  利用自身与攻击力同向的运动达到削弱攻击力的目的;利用自身在地面的滚动,使身体表面与地面产生的滚动摩擦消耗掉冲击力,以达到保护内脏和骨骼的目的。

  无论身体受到打击还是身体被摔向地面,造成机体伤害的本质是受力,现象为碰撞。以身体被摔向地面为例,运用简单物理知识即可分析。打击碰撞选择动量定理: Ft=m v2-m v1。减小打击和摔投效果的终目的是减小力F,而倒地后身体会由有速度的自由落体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所以末速度v1为0。即得:Ft=m v2。此时,v2表示身体摔倒时接触地面前的末速度,m为身体质量,F为身体和地面撞击时产生的力,t为碰撞时身体与地面接触的时间。Mv2这个乘积是不变的,而要想减小F,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t,即增大碰撞时身体与地面的接触时间。直接摔倒在地,身体与地面碰撞接触时间短,撞击力大,身体受伤严重;而若倒地时采用顺势滑动或滚动身体,使碰撞过程延长,即身体与地面碰撞接触时间变大,撞击力就会变小。身体受到的伤害即会减小。

  摔倒后的6种常见情况:

  1、一点受力。

  这种情况危险,看似身体自身重量不大,平时站坐立走潇洒自如,那是全身神经和肌肉在大脑和小脑的良性控制下综合完成的。如果把整个身体重量施加给某一个关节,某一跟韧带甚至某小段骨骼,再加上摔倒时身体动量变化量转化成的碰撞力一定大于体重产生的重力,此时可能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一点受力情况。比如,打篮球时在空中抢篮板,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单脚偏外侧着地。如果着地者试图尽力站稳,用脚踝的外侧副韧带对抗整个身体与地面的撞击力,此时身体与地面的撞击力将集中作用于着地单脚外侧副韧带一点,这就是一点受力。单拿出身体的某个韧带,某条肌肉,甚至某块骨骼,都很难独立承担身体的负荷。所以一点受力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极易拉伤或者撕裂。

  注:以后有机会将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单脚侧向着地的受身技术对抗打篮球时的这种情况。

  2、肌肉离心收缩进行缓冲。

  3、过渡性倒地受身。

  4、倒地后滑动摩擦。

  当机体的某一组织受力过大时,避免受伤的方式是顺势摔倒,倒地后使身体有衣服保护的手臂或肩背在地上滑动以增加机体与地面碰撞时间从而减小碰撞受力。但滑动过程使机体肌肉骨骼和脏器受伤减小,但可能会造成皮肤擦伤。在橄榄球和足球场上,被撞倒或失去平衡的球员时常采用倒地后滑动摩擦的方法减小机体内部的受伤。

  5、倒地后滚动摩擦。

  当身体失去平衡或机体的某一组织受力过大,我顺势摔倒时,可采用各种滚翻技术进行缓冲碰撞力,这也叫做滚翻式受身。滚翻技术比倒地后滑动的缓冲效果要好(同一质量物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受力小,这个高中物理就学过),但技术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全身肌肉协调配合并通过训练逐渐达成。如果经科学训练,在水泥地、大理石地面这样的硬质地面,同样可以轻松完成滚翻受身技术。

  6、科学的防摔方法

  当身体失去平衡时,根据不同实际情况,综合利用肌肉离心收缩缓冲技术,过渡性倒地技术、倒地后滑动摩擦和倒地后滚翻受身技术达成避免受伤的目的,尽量避免机体的一点受力情况。

  受身的常用方法:

  一、肌肉离心收缩的缓冲受身法

  二、过渡性摔倒防御应激训练

  三、用滑动摩擦代替一点受力

  四、用滚动代替滑动

  五、综合运用滚翻、滑动、和肌肉离心收缩等缓冲技巧进行防御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王岩

  1991年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从事四肢骨折、关节损伤和运动创伤的医疗工作。三次赴美国、欧洲(瑞士,奥地利)等国短期学习,在四肢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足踝部创伤及股骨头骨折的病例;对新型踝关节人工假体置换及并发症处理有一定认识。参与《骨折》等专著的编写,在《中华骨科》,《中华外科》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足踝骨折的论著。

点击查看更多:如何避免滑倒后受伤 滑倒 王岩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