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秋天气候干燥,随之而来的是皮肤干燥,继而引起便秘和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现象。那么,在秋季如何要做好防秋燥的打算?中医又有什么验方可以防治秋燥呢?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国家级技师王国宝,主题是秋季养生四件宝(1),主要介绍秋季养生,秋燥的食疗和便秘等内容。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秋燥所引发的常见问题就是与肺有关的系列疾病。本期节目我们将主要针对秋燥所引发的便秘,传授如何通过喝汤羹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
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
中医验方治秋燥方法:
1.润燥清火: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
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
2.生津益胃: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
3.润肠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
4.增液润燥: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适应症: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
注意: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王国宝
王国宝,中药调剂国家级高级技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高级技师,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北京中医 药学会中药调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药理和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生于1954年。自1971年到北京鹤年堂学徒,师承于鹤年堂老东家刘侣笙老先生、鹤年堂的老徒弟王西阶、刘永玉、张茂业、郭东亮和雷雨霖等人,学习中药调剂、中药鉴别、中药炮制和传统制剂技术。很好地继承了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核心精髓,以及传统秘方和配方。自修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中药专业课程。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在中医药养生及养生产品制剂的理论方面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实际操作的技艺技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达到了专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