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提到中风,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的多发疾病,可是,据调查显示,现在中风的发病已经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所以,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加强防范,才能让身体越来越健康。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宋祚民,李建,主题是已病防变重调养(2),主要介绍中风前兆、中风食疗、中风预防等内容。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中风前兆:
(1)有高血压、 动脉 硬化病史的人突然出现头痛、头晕、眼前发黑或头痛固定在一侧伴有对侧肢体的麻木、无力,常预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2)反复发作的说话不清、视物模糊、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典型表现,此时预防脑血栓形成就刻不容缓了;
(3)中老年人突然视物旋转、耳鸣、呕吐、取物不准,四肢麻木无力且反复发作,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预示该系统将要发生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4)心脏病 有心律失常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出现房颤时,左心房内的栓子极易脱落进入脑动脉而发生脑栓塞。
中风预防:
1 、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在生活中,某些生活行为因素与中风发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如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针对这些因素,应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如吸烟者应戒烟或限制吸烟量,饮酒应适量,避免过量饮酒;饮食成分中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适量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2 、积极治疗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当脑血管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在诱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素,即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例如,高血压病患者应根据医师的建议,调整好血压水平,将血压调整至 140/90mmHg 以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狭窄和肥胖等患者也应到医院就诊,根据专科医师的意见进行治疗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中风预防方案。
注意: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宋祚民
宋祚民,主任医师,教授,生于1925年3月,北京炎黄中医医院名誉院长,1944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师从京城名医孔伯华,并经考试取得中医师资格,悬壶济世。50年代创办德胜门联合诊所,行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研经典,并可得心应手的应用于临床疑难重症患者。对温热病、血液病、心肌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肾病、脑炎、厌食、妇科更年期综合症等内、妇、儿科疑难杂症有丰富经验。
李建
在医疗上,擅长治疗脾胃病、咳喘症、失眠、疲劳综合症、颈肩综合征、小儿遗尿等,尤其是对小儿遗尿颇有研究,在其治疗的近千例小儿遗尿患者中,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对于老年人在咳喘时出现尿失禁,其治疗也很有独到之处,往往数剂即可见效。近年来,致力于亚健康引起的失眠、疲劳综合症以及颈肩综合征的研究,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刮痧、走罐、拔罐、耳穴贴豆、针刺放血、仪器理疗等,不拘于一方一法,采用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学术上,善于总结,勤于笔耕,近10年撰写并发表了医学论文50余篇,如《悦脾汤临床应用十法》《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动症105例临床观察》《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针刺放血治疗外感发热90例临床观察》等。主编了《常见病新疗法(儿科)》、《中医儿科临床禁忌手册》,参与编写《社区医疗》《针灸考试速记》等医学论著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