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太多水也会要了人命

  编者按:喝水的好处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缓解身体疲劳,补充体内水分,但是喝水的学问也是很多的,什么时候喝水?喝多少水适合?一起来和小编看看!

  如果说每天8杯水的“8x8”(8杯8盎司的水,大约1.8升)理论已经被无情的粉碎,那喝得太快又会如何?

  水喝得多只是没有必要,但如果喝得又多又快,就可能带来危险。对一个生活在温热带、每天做适量运动的健康成年人而言,如果短时间内喝过多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导致低钠血症。>>>身体9不适可能是缺水了

  水太多,钠就少

  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水,因此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喝水或吃水果等),肾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了巨量的水,肾脏来不及排出,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简单解释就是“血液中的盐分不足”,也就是血液中钠的浓度低于135毫摩尔/升(正常为135-145毫摩尔/升)。血液中盐分减少,会使细胞们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主动补水有利健康 喝水的时间表大公开

  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因为脂肪和肌肉是有弹性的。但神经细胞则不然,它们紧紧地聚集在坚硬的头颅中,和血液、脑脊液共用一个有限的空间,几乎没有延展余地。因此,如果这些神经细胞也“膨胀成球”的话,那么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后果——脑水肿,即脑细胞急速水肿,大脑膨胀,导致脑组织受损,突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曾有一位28岁的加利福尼亚女性在一场喝水大赛中,3个小时内喝了大约6升水,之后出现异常呕吐、爆炸性的头痛,并终死亡。

  哪些情况可能“水过多”

  这里说的“水过多”是相对钠离子的含量来说的,短时间内过量饮水、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营养不良导致的血浆蛋白和血钠浓度过低、在淡水中溺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都会导致“低钠”。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肾脏“不排尿,多储水”。在正常情况下,人一边喝水,一边就会排尿;如果喝得多了,抗利尿激素分泌就会减少,使排尿增加,始终保持身体内水分平衡。然而,在压力或某些药物的影响下,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受到干扰,在身体该排水的时候不排,反而不断储存,结果就造成低钠血症。>>>科学喝水 看一杯白开水如何“智斗”九大病

  渴了就喝,不渴不喝

  人们游玩或运动过后,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也会出现轻度低钠血症的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呕吐、乏力、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所以夏季出汗后也要注意,要缓慢补水,或喝淡盐水,这样就能避免这个问题了。

喝水减肥 喝水的好处 喝水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