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枕头,自古以来便是2性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定位,作为应该已婚者共共枕席者缠绵时的见证物或是未婚者也是另一种向往。其情事、趣事还真不少。
枕上情趣 细说春色
钗敲枕棱声声急
古时的枕头,与现时的大相径庭。那时候用的多是木枕、竹枕、石枕、瓷枕等硬枕,尤以瓷枕为流行。形状常是中间凹,外缘高,形成一个弧面,其枕面下低上高,外形轮廓下阔上尖,并且往往带有山峦起伏之状,故有“山枕”之称。
瓷枕与女人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古代女性都留长发,夏天,头上一堆浓发,当然很难忍受炎热,这时候,头垫瓷枕,也就可以借几分凉意,有“脑寒发冷”的妙处。在晚唐、五代时,女性更是头髻高大,两鬓蓬撑如翼,也许,那个面如碗底的奇特枕头,主要是为了女性在睡觉时保持发型不乱而设计的。
文人写女人与枕,一是状其枕痕,二是描其枕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份鲜活的女人风情。枕痕是由于枕面大多采用划花(是唐宋陶瓷制作中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用特殊的尖头工具,在陶瓷表面上划出各种图案的阴线浅纹)或印花装饰工艺,很容易在睡觉后印在脸上,因此枕痕也就暗示着睡态,让人不免浮想联翩。魏承班的《诉衷情》中有个情节:“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绣开。新睡觉,步香阶,山枕印红腮。鬓乱坠金钗,语檀偎。临行执重重嘱,几千回。”词中写一个急急忙忙从床上起身与意中人依依惜别的美人,连仪容不整也顾不得了,浓情蜜意溢于言表。枕声则是因为古时女人在睡觉时,总是要至少插一只钗子,把头发盘绾成松髻。于是,发髻中的簪钗不时会与瓷枕相碰,发出脆响。宋代词人抓住这个生活细节,成功地将它转化为一种充满暗示性的色情描写。周紫芝的一首《菩萨蛮》就写得非常露骨:“翠蛾懒画妆痕浅,香肌得酒花柔软。粉汗湿吴绫,玉钗敲枕棱,鬓丝去御腻,罗带还重系,含笑出房栊,羞随脸上红。”写一对男女在酒醉之中,趁人不注意悄悄欢爱一回,事后还假装成没事似的样子走出房来,其中那句“玉钗敲枕棱”的意思可谓直白明了。
鸳鸯枕上枕鸳鸯
出嫁前,枕头寄托着姑娘们对爱情的憧憬,她们含羞带怯地在枕面上细细绣着“麒麟送子”、“鱼跃龙门”、“鸳鸯戏水”、“莲开并蒂”等花案做为陪嫁之物,充分流露出期盼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之意,表达了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结婚后,枕头又成了夫妻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夜幕降临,同床共枕,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时而倾诉衷肠,时而窃窃私语,相濡以沫,如胶似漆,那时才是人生美好的时刻。枕头是夫妻亲昵的见证,小两口说的海誓山盟和甜言蜜语,枕头都能听到,妻子对丈夫的种种诉求,多在枕头上提出,成为一项潜规则,因为了解男人的女人都知道,“吹枕头风”是达到目的的好办法,成功率高,一个深爱妻子的丈夫,一个怜香惜玉的男子,在女人温柔的枕头风吹拂下,很少有勇气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