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糖尿病治疗的见血标
有没有一种药,既能降血糖,又不引发低血糖?这大概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疑问和期待。如今内分泌科医生可以很负责任告诉您:这种药有,而且还不止一种。
智能的生理性肠促胰素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另一发病机制是肠促胰素不足。肠促胰素是一种肠源性激素,进食时随着血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释放入血。也就是说,肠促胰素仅在葡萄糖浓度高时释放;葡萄糖浓度不高时,则不释放。
这种血液中的肠促胰素除了促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外,同时还作用于胰岛α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相反,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肠促胰素是通过双靶点调控,发挥降血糖作用。
GLP—1的一药多用
人体内源性肠促胰素因半衰期时间过短,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那么,设法补充外源性肠促胰素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目前已经研发成功的GLP-1类似物有利拉鲁肽(诺和力)和艾塞那肽(百泌达),均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GLP-1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还有着“一药多用”的意义。GLP-1可作用于大脑,让人降低食欲;作用于肝脏,使肝糖元输出减少;作用于胃肠,减缓胃排空。GLP-1不但可以更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还可以降低他们的体重和血压,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有积极作用。
因此,补充GLP-1,是从源头上着手治疗,抓住了治疗的要害,其他盘根错节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对于那些历经传统药物治疗,血糖与其他危险因素难以持久、平稳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更新思路,换用GLP-1收获更多的治疗效果。
DPP-4抑制剂
肠促胰素易被体内二肽基肽酶-4(DPP-4)快速降解,所以使用DPP-4抑制剂,从而使人体内的GLP-1发挥作用。新研发上市的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及维格列汀等,通过抑制肠促胰素的降解,发挥降糖作用,成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类新型降糖药。
此类药物在血糖升高时,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快速有效降低血糖,而血糖水平一旦恢复正常,则不再发挥作用,不刺激胰岛素过多分泌,从而保护胰岛功能。这种只在血糖升高时才发挥作用的药物,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风险,从而保证血糖得到持久的控制。另外,与大多数传统口服降糖药物受进餐影响相比,DPP-4抑制剂不受进餐影响,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服用,且每天只需服用1次,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