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在临床中,患者或者家属常常询问:“有没有更好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时间多长”、“长期服用是否安全”等等。不论在何种情况下,说服患者及家属坚持系统长程治疗,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在坚持服药的患者也常常会有停药的想法。
患者不能坚持服药:有很多理由,例如:认为疾病没那么严重,服药后有药物不良反应:认为疾病不会复发,存在侥幸心理:等等。
精神分裂症 是精神科较为严重的疾病,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的不协调,多发病于青少年。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目前研究指出,本病可能是脑发育性异常,而发育和遗传又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药物可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这些药物虽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但不少服这些药的病人会出现运动系统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坚持服药,从而增加了复发的风险性。目前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为一线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等,这些药的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能够顺从治疗,坚持长程服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虽然疗效较好,因有严重不良反应,适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代药物也并非废弃不用,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等也可以选用,其疗效与第二代药物并无显著差异。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长程治疗的慢性疾病,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一定要足量、足疗程,不可随意更换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有几种不良反应
在服药期间,患者及家属常常会特别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在这些不良反应中,有些反应表现为剂量依赖特征,在剂量偏大时更明显,而有些反应表现为过敏特征,只要使用就会出现。前者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而获得减轻,而后者的不良反应只能通过换药来实现。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过度镇静:表现为镇静、乏力、头量,多见于治疗初期或增加剂量时。严重者应该减药,并避免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体位性低血压:服药后,患者站立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高泌乳素血症:表现为经期紊乱或闭、和溢乳及性功能减退等。
抗胆碱能作用引发的症状:表现为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尿潴留等。中枢抗胆碱能作用表现为意识障碍、出汗、震颤和认知功能受损等,多见于老年人、伴有脑器质性病变和躯体病患者。
体重增加及糖脂代谢异常:预防为主,如合理饮食、实施运动锻炼计划等。监测体重、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电图改变和传导阻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