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者按:炎炎的夏日,为了避酷暑人们或者成天躲在装有空调的屋子里,或者大吃特吃冷饮,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夏季除了防暑热外还要防“因暑取凉”,因为温度过低或食物过凉会损伤人体阳气,从而导致“阴暑”,对脾胃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夏天切莫贪凉而伤了身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和谐”这个词。其实,不仅社会需要和谐,人体也是需要“和谐”的。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应天顺时”,不要与大自然“拧”着干,因为不管人类有多伟大,我们始终都无法背离人的“自然属性”。自从人类由“猿”变成“人”的那天起,就与万物一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规律。但今天,我们却越来越多越背离这个规律,殊不知我们的身体也因违背自然规律而正在受伤。
夏季要防因暑取凉
汗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短短几句话,精辟地为我们指出了夏日养生之道。夏天天气热,图凉快也是人之常理,但是有些人为了躲避酷暑,经常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并且一直躲在空调屋里不出来,这种只图一时凉快而不知节制的“取凉”之法.必将使身体遭殃。因为这种贪凉的做法不仅会损伤人体阳气,而且,可能导致暑证。
中暑也分阴阳
避暑并非越凉越好,太凉的也有可能导致暑证。这话可能让许多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只听说过某人热得中暑,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凉得中暑呢!
其实“夏天中暑'’里的讲究是很多的。按照中医的说法,伤暑有阴、阳之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中暑”属于阳暑。一般是由于在高温、通风不良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待得过长而致。那么何谓“阴暑”呢?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或是“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比如,你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太长,或是为了图凉快而露宿阳台,或在树阴下、凉亭中待的时间太长,都有可能引发头痛、无汗、腹痛或关节酸痛等“阴暑”症状。可以这么说,阳暑是因为周围环境太热而导致的,阴暑则是由于所处环境太冷而引发。导致阴暑的原因不仅是暑邪,还有寒邪和湿邪,所以相对于中暑的“来势汹汹”之外,阴暑似乎显得更加“温和”,常见的症状就是病程绵长、湿邪缠绵,或汗出而热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