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张
当前位置: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养生百科 > 古代医家
冯兆张(17一l8世纪)
冯兆张.字楚贍.浙江海盐人。
[生平事迹冯兆张13岁习医.从师访道十載.以医名于两浙等地、冯氏历时30载汇选各家精要.结合己见,于1702年撰成《冯氏锦囊秘录》50卷.又名《冯氏锦囊》.包括(内经纂要》2卷、《杂证大小合参》 14卷、《脉决纂要》1卷、《女科精要》3卷、《外科精要》l卷.《药按》l卷、《痘疹全集》l5卷、《杂证痘疹药性主治合参》l2卷.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科病证,以及药物、脉诊,并采集民间效方.内容丰富.流传颇广。该书传入越南.被视为重要医籍、兆张亦因之被尊为越南所供奉的名医中之上位。
[学术思想冯氏对于内、外、妇、气功等科皆有研究,尤其擅长于儿科痘疹.临证重视辨证论治,对脉诊亦有所发挥。
1.主张医道不可不深知,强调辨证论治。冯氏临证中很重视辨证施冶,要求医者必须精通医理,方能为人除疾。他指出:“大哉、医道之不可不知也。慎哉,医道之不可不深知也.”“病有虚虚实实之变,法有正治从治,标本攻补,先后之宜”,必须详辨。如对儿科疾病,他尤其重视小儿先天禀賦之厚薄,后天之虚实而辨证施治,曾归纳有三法、四因、五治六淫、八要等等,条理清晰,别具一格。又如对疮疡之辨证, 首分阴阳,定性质.指出:“痈者.壅也。滞于阳络也。大而高起,属于阳.其脉浮数.故多由于六腑;疽者。沮也。阳伏于阴经也。平而内发.属乎阴,其脉沉数,故多由于五脏。”其次,明疮疡之所在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以定位.如“发于喉舌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于骨髓者,肾之毒”。又如臂痈之发于“前背属手阳明经,后臂属手太阳经;外臁属手少阳经。内臁属厥阴经”等。再次,别轻重,定缓急,判別吉凶顺逆。论及治法,则总以解毒、内托、补益为法。具体施治则“初起急宜凉血、活血、解毒,大剂连进,内外夹攻,务使消散。若失于救治。则热毒内陷,其膜必坏.多致凶恶”,总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冯氏在治疗上还强调标本兼顾.对古方成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灵活运用。他说:“不顾本而徒顾标.标未尽而本先拔,纵标尽而何功!不切脉而惟问候,候有误而脉无虚.候若异而何据!守千古以上之成方,奈千古以下之人.病情不合。读万载流传之证论。嗟万载流传以下厚薄迥殊,本厚者何妨忘本攻邪,本浅者理宜顾主逐客。”冯氏的这些见解在临床诊治上仍有重要价值.
2 对脉学的总结发挥。冯氏脉学的学术思想,主要是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及诸家脉书.他著《脉决纂要》 一书,结合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以及中医脏腑病机学说,论述了诊脉之法、正常脉象、各种病脉的体象及诊断意义.在总结前人之说的同时,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寸口脉三部的脏俯配属、他赞成滑伯仁的见解.反对高阳生的说法。冯氏还认为脉的搏动有源有流。“其源也,由于脐下肾间动气,如囊龠鼓之于下;其流也,得乎胃饮食之精气,协呼吸应之于上”,实属卓见。冯氏对脉诊的心得体会,较集中地反映于“论脉紧要诸条”篇,如本篇在“比类”法(区別相似脉象的方法)中指出:“短与动皆无头尾,短为阴脉,其来迟滞;动为阳脉、其来数滑。”语言精练.准确可靠。又如他在对照体象相反的脉象时说;“紧缓者.脉之驰张也;牢革者。脉之内外也。”一语点出了这两对相反脉象的根本区别。
另外、冯氏继承薛立斋等之温补学说,推崇赵献可之命门理论,且善于化裁古方,曾仿钱乙六味地黄丸,加减衍为l0方,以变通应用。他还非常重视医德,强调勿以富贵贫贱而分先后.认为对贫病交加者,尤其应该格外加意。冯氏的这种品德,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养生加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