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开电脑浏览网页、翻阅微博,经常可以看到“刮痧美容”“刮痧减肥”这样的宣传字眼;走在街头,打出“刮痧”招牌的美容院、理发店、养生馆更是随处可见…而在刮痧普及的同时,关于这种乍一看有些不可思议的医疗手法的争议也一直不断。早在10年前,一部电影《刮痧》便将西方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疗法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国内,关于刮痧是否真正科学、有效的争论也一直未平息。
古老刮痧也有“国家标准”
其实,和拔火罐、针灸一样,刮痧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属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刮痧的原理,就是通过刮痧板刮拭皮肤,促进皮下毛细血管血液循环,从而加快局部身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加人体免疫调节机能。从古代传下来和文字记载的刮痧,在经络系统的观念没有形成的时候,人们往往是哪里痛刮哪里。后来了解经络系统之后,人们开始寻经走线,按经络去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金生介绍说,关于刮痧的理论著作,早在明代就有郭志邃所著的《痧胀玉衡》一书,里面完整记录了各类痧症达百余种, “根据书上记载,完整的刮痧流程应该是三法合用:乱痧、放痧、药痧一也就是相应的病配合药物治疗。”
然而,同样和其他一些中医治疗的手法相似的是,由于刮痧还无法为现今西方的现代医学体系进行精确的定性、量化解释,因此不同的人在学习、理解、掌握刮痧上会有很大的偏差。现在很多人肆意夸大刮痧的治疗范同,甚至对刮痧的方向、角度、时间、适应症、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的规范任意发挥。人们对于刮痧的理解不深,往往会导致对刮痧的误解。
为了解决对于刮痧理解的偏差,很多中医专家一直在致力于刮痧的标准化进程;2005年,国家已出台了《刮痧操作规范》、《保健刮痧师国家标准》,以及《中医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而杨金生教授便是中国刮痧标准制定的首席专家,制定这个标准,主要依据三个方面:(l)古文献记载;(2)现在各种临床论文报告;(3)征求全国110多位医务人员意见。把这些东西汇总起来,后编制出这个标准。从事刮痧相关行业的医务、保健人员,都应考取相应的资质证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关于刮痧的行业标准却并没有被人们广泛知晓,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少人对于刮痧的误解。